甲状腺机能亢进俗称“甲亢”,是甲状腺功能过分活跃的一种疾病。是由于甲状腺病态地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全身,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和生理变化。其致病原因,多数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遗传,以及受到精神刺激引起,与发育、月经、妊娠、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理过程是体内氧化过程加速、代谢增强,以甲状腺肿大为特征。中医称为“瘿气”。
本病多起病较缓,也有在精神创伤或感染后发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极容易被误诊。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代谢增强,可见神经过敏、手指微抖、烦躁易怒、惊恐焦虑、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代谢率增高主要表现为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减少;心血管系统症状为心动过速,心悸,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或正常,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同时伴收缩期杂音,个别病人可发展为心律失常、心界扩大、心衰,称甲亢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多食易饥,肠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加,大便呈糊状,营养不良,肝脏肿大;还可出现乏力,行动困难,骨痛,女性病人有闭经或月经失调,男性病人有阳痿等症状。查体时可见甲状腺肿大,腺体光滑,质地柔软,可在局部触及震颤,随吞咽上下;眼球突出亦为常见临床表现,常为双侧,见眼裂增宽,双眼直瞪,瞬目减少。甲亢可并发甲状腺危象,起病急,症状重,往往见于重症甲亢及未经治疗的患者,因感染、劳累、精神创伤、手术、药物反应等诱因而发作,体温可高达39℃以上,患者大量出汗,焦虑烦躁,心率可达~次/分,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宽,心律失常,同时出现呕吐、腹泻、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血压降低,晚期病人可见谵妄昏迷,甚至死亡。
本病的主症是:颈前瘿瘤肿大,眼球突出。中医辨证常见的有:①痰气互结型:颈前瘿瘤肿大,漫肿柔软,或结节成块,随吞咽而上下,喉中有痰,胸闷不舒,恼怒恚郁则加剧,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②阴虚火旺型:颈前肿大,伴口渴咽干,失眠多梦,面色红赤,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心悸不安,手震不宁,舌质红,少苔,脉细数。③气阴两虚:颈前肿大,伴神疲倦怠,气短乏力,纳多消瘦,心神不宁,自汗肢冷,舌质淡少津,脉微细或结代。
1.灸法治疗甲亢30例临床报道
治疗方法:取大杼、风门、肺俞、风府、大椎、身柱、风池等穴为主,再根据病情结合辨证施治选用配穴。主配穴结合分为2组,每日交替使用1组,分别采用麦粒着肤灸(每穴7壮),火针(小号平头火针,点灸穴位1~2次),艾条直接灸(每穴5~7壮),有的还配合温针灸。
治疗结果:30例治愈4例,显效11例,好转15例。多数于2~10次即显出效果。
2.壮医药线点灸配合消瘿汤治疗甲亢50例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①穴位点灸:取穴廉泉、曲池、内关、足三里、天柱、攒竹、鱼腰、水突、膻中、合谷、大椎。行瘀散结取腺体穴;突眼加丝竹空、睛明、风池、四白;心悸配神门;易饥、消瘦、多汗加三阴交。每日施灸1次,15天为1个疗程。操作:采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推广中心精制的壮医药线,成人用Ⅱ号药线,儿童用Ⅲ号药线。医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端,并露出线头1~2cm,将此线头在酒精灯上点燃,轻轻甩灭火焰,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随即此火星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为1壮,一般每个穴位点灸1壮即可。②中药内服:消瘿汤。药用:龙胆草15g,栀子8g,柴胡、玄参各10g,龙骨8g,牡蛎10g,僵蚕6g,葛根15g,海藻10g,昆布8g。肝阴虚明显,眩晕、目糊、形瘦加枸杞9g、炙首乌12g;心虚较甚加熟枣仁15g、五味子45g、煅龙骨21g;肝风内动,手指震颤加生石决明31g、钩藤15g(后下);日久瘀血壅结,肿块有结节,布有青筋酌加桃仁9g、红花4.5g,或三棱、莪术各9g,每日服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50例中,治愈22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本病多发于甲状腺分泌过多荷尔蒙,导致代谢速率过快。身体的各种反应,包括消化过程,均加速进行。有时会发生吸收不良,因此适当的饮食非常重要。平时患者精神状态与病情有密切关系,心情乐观舒畅,有助于提高疗效。患者应注意适当休息,增加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若甲状腺机能亢进,出现甲状腺危象时,应考虑中西医结合抢救。
艾灸培训:大医堂每月1日专业艾灸培训班开课通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灸保健推广委员会:全球会员招募公告
《艾草文集》:国内第一本艾草研究文集
《艾草中国》纪录片:面向全球征集艾草故事和拍摄线索
《中国灸法大全》:艾灸师必备随身宝典和艾灸百科全书
全球三大艾灸会议平台
国际灸法大会
艾草产业大会
艾灸馆长大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