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草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第后赋菊

黄巢

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

我花开尽百花杀

待到秋来九月八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菊花因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中药菊花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菊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由于又有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其中杭白菊更是我们“浙八味”之一哦~

性味和归经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肺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辩》)。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熄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3、目赤昏花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如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常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疮痈肿毒

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可治疗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

相关配伍

1、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一钱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2、肿毒疔疮: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三碗煎一碗,冲热黄酒服。(《仙拈集》二妙汤)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

2、《本经》: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3、《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4、《本草衍义》: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

鉴别用药

菊花

桑叶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通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知识拓展

炮制方法:拣去杂草,阴干、生晒。

用法用量:5-10g。

禁忌: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关于菊花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收获呢?最后,就引用和菊花有关的诗句来结束此次介绍吧。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和《中药学》课本

编辑

林博

END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ly/2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