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拆解每日2道题

任何问题可咨询学姐或Yida

来自中医考研超易考上岸真题拆解

方剂:来自真题

31.下列方剂中体现“育阴以涵阳”的是

A.右归丸

B.左归丸

C.地黄饮子

D.六味地黄丸

真题拆解

一、做题思路

育阴以涵阳概念,代表方剂是?

二、答案解析

B

又称滋阴潜阳。指用滋阴潜阳的药物治疗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细数等。用熟地、枸杞、龟板、旱莲草等滋养肝肾之阴;用龙骨、牡蛎、磁石、石决明等潜阳。方如大补阴丸、镇肝熄风汤。

左归丸的药物组成中,均为滋补之品,纯甘壮水,补而无泻,补力较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体现了“育阴以涵阳”(B对)

右归丸的功效是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其配伍特点是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体现了阴中求阳;纯补无泻,益火之功尤著(A错)。地黄饮子补阴与补阳并重,上下并治,以补虚治下为主(C错)。六味地黄丸虽亦为滋补肝肾之阴的方剂,但其寓泻于补,补力平和,适用于肾虚不著而兼内热之证,体现了“壮水以制火”(D错)

三、检查考点

与阴阳阐述有关的方剂:

阴生阳长:当归补血汤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

阳中求阴:左归丸、虎潜丸

阴中求阳: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

育阴涵阳=滋阴潜阳:左归丸、大补阴丸、镇肝熄风汤等(所有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的方子)

四、注意陷阱

五、平行考点与葵花点睛

补益剂的功效特点。

六、相关题型

N46A大补阴丸的功用是

A.滋阴补肾

B.滋阴疏肝

C.滋阴降火

D.滋阴潜阳

E.滋阴息风

N46A正确答案:C

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证—功效:滋阴降火—主症: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C对)

NX虎潜丸与大补阴丸均具有的治疗作用是

A.滋补肝肾

B.潜阳敛汗

C.清降虚火

D.强壮筋骨

NX正确答案:AC

虎潜丸—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功效: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主症: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晕,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AC对)

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证—功效:滋阴降火—主症: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C对)

N47A以滋阴疏肝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二至丸

B.左金丸

C.玉女煎

D.一贯煎

E.芍药汤

N47A正确答案:D

一贯煎—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功效:滋阴疏肝—主症: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D对)

二至丸—主治:肝肾阴虚证—功效:补肝益肾滋阴止血—主症: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须发早白,月经量多,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A错)

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证—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症: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B错)

玉女煎—主治:胃热阴虚证—功效:清胃热滋肾阴—主症:①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②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C错)

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症: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E错)

33.下列体现“降中有升,寓通于补”原则的是

A.黄龙汤

B.济川煎

C.麻子仁丸

D.增液承气汤

真题拆解

一、做题思路

体现降中有升,寓通于补的方剂,判断每个选项方剂的配伍特点。

二、答案解析

B

济川煎配伍特点:寓润下于温补之中,寄升清于降浊之内,乃寓通于补之剂。(B对)

黄龙汤的配伍特点是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并用攻补兼施,以攻为主(A错)。麻子仁丸的配伍特点是泻下与润下相伍,泻而不峻,下不伤正(C错)。増液承气汤的配伍特点是重用甘寒,佐以苦寒,寓攻下于增水行舟之中,攻补兼施(D错)。

三、检查考点

济川煎配伍特点。

四、注意陷阱

五、平行考点与葵花点睛

一、每个大纲要求方剂的配伍特点一定要参考梳理总结。

二、本章节其他方剂相关考点。

方剂中特殊作用意义

培士生金:参苓白术散(补益脾胃配桔梗)、泻白散(粳米、甘草)、清燥救肺汤(人参、甘草)、琼玉膏(人参、茯苓、白蜜)、麦门冬汤(人参、甘草、粳米)、补肺阿胶汤(糯米、甘草)、玉屏风散(有争议)(白术、黄芪)。

扶土抑木:完带汤、一贯煎、痛泻要方。

培土制水:苓桂术甘汤。

益火补士:右归丸、四神丸。

金水相生:琼玉膏、百合固金汤。

滋水涵木:一贯煎(生地)、大定风珠(白芍、干地黄、麦冬)、镇肝息风汤(玄参、天冬)。

清金制木: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一贯煎(北沙参、麦冬)、镇肝息风汤。

火郁发之:普济消毒饮(升麻、柴胡)、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胃散(升麻)、泻黄散(防风)。

苦寒直折:黄连解毒汤。

以泻代清:凉膈散。

以泻代消:枳实导滞丸。

甘温除热:小建中汤(先河)、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

辛开苦降:枳实消痞丸、左金丸、小陷胸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连朴饮争议)。

通因通用:木香槟榔丸、大承气汤、芍药汤、桂枝茯苓丸、枳实导滞丸。

寒因寒用:大承气汤。

辛凉轻、平、重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

脏腑同治:心肝——酸枣仁汤、紫雪丹。

心肾——天王补心丹、磁朱丸、桑螵蛸散。

心肝肾——天麻钩藤饮。

肝脾——逍遥散、痛泻要方、完带汤。

肝胃——左金丸。

肺脾——参苓白术散。

肝脾肾——六味地黄丸。

分消走泄:蒿芩清胆汤、三仁汤。

消补兼施:补>消健脾丸、枳术丸。

消>补枳实消痞丸、枳术汤。

葛花解酲汤:消补兼施,发汗与利水并行。

上下同治:麻黃细辛附子汤、苏子降气汤、紫雪(既开上窍,又开下窍)

三阳同治:柴葛解肌汤(太阳、少阳、阳明)。

三经并治:吴茱萸汤(厥阴、少阴、阳明)。

三焦同治:黄连解毒汤、防风通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饮。

分经论治:九味羌活汤。

三阴并补:六味地黄丸。

散中有清:牛蒡解肌汤。

散收并用:小青龙汤(麻桂、姜辛配五味子、芍药)、回阳救逆汤(麝香、五味子)、定喘汤(麻黄、白果)、酸枣仁汤(川芎配酸枣仁)。

透热转气:清营汤(银花、连翘)。

逆流挽舟:败毒散。

水虚火不实:导赤散。

先入后出:青蒿鳖甲汤。

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

祛瘀生新:生化汤、大黄蛰虫丸。

木火刑金:咳血方。

增水行舟:增液汤、增液承气汤。

去性取用:银翘散(荆芥穗配辛凉解表药)、大黄附子汤(大黄配附子)、温脾汤(大黄)、竹叶石膏汤(半夏)、天台乌药散(巴豆与川楝子)、麦门冬汤(半夏配麦冬)。

以补为固、补中寓散:玉屏风散。

均为表寒里热的是:九味羌活汤、大青龙汤。

六、相关题型

NX体现辛开苦降原则的是

A.枳实导滞丸

B.半夏泻心汤

C.半夏厚朴汤

D.枳实消痞丸

NX正确答案:BCD

半夏泻心汤—配伍特点:本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B对)半夏厚朴汤—配伍特点:本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气顺则痰消结散,痰化则气行郁开。痰气并治,行中有降(C对);枳实消痞丸—配伍特点:本方消补兼施,消大于补;寒热并用,寒大于温。行气消痰之中纳辛开苦降之法(D对)

NB温脾汤与归脾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附子

B.茯苓

C.神曲

D.人参

NB正确答案:D

温脾汤—组成: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大黄、甘草—功效: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冷积证—歌诀: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趣记:将军夫人忙炒干姜归;归脾汤—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②脾不统血证—歌诀:归脾四君芪归龙,枣志木香姜枣冲。养心健脾益气血,脾不统血亦可用—趣记:枣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D对)

N52A患者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治宜选用

A.济川煎

B.黄龙汤

C.增液汤

D.麻子仁丸

N52A正确答案:D

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主症: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D对)—病机:因胃肠燥热,脾津不足,肠道失于濡润,《伤寒论》称之为“脾约”

济川煎—主治:肾虚便秘证—主症: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A错)—病机:肾虚精亏,开阖失司

黄龙汤—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主症:心下硬满,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谵语神昏,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B错)—病机:阳明热结腑实,兼气血两虚

增液汤—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主症: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C错)—病机: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两端。热病耗损津液,阴亏液涸,不能濡润大肠,“无水舟停’’所致

麻子仁丸辨证公式: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END-

??图文

一打小麦设置星标点击在看多多转发评论交流你都知道的,老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ly/6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