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本病是指视神经纤维变性,导致传导障碍的—种致盲性眼病。病变位于视神经,视神经纤维又是传递感觉细胞的光刺激冲动,直达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一旦视神经纤维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产生变性使传导障碍而影响视觉,故本病自觉视力减退,不能矫正,视神经萎缩部分病例的视力或视野虽在正常范围,但也可表现出色觉减退。视神经萎缩有些病变位置在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其表现为不同的视野缩小或偏盲、中心暗点等,眼底镜检查,其视神经乳头常可见到蜡黄或苍白,或颞侧苍白等。
导致视神经萎缩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高热、发炎、肿瘤、颅内的各种病变、外伤、中毒、脊髓痨以及遗传因素等。
视神经萎缩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西医临床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苍白,边界清楚,并可见巩膜筛板,网膜血管变细;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苍白,边界模糊,巩膜筛板模糊,在眼底网膜可见病灶,或血管有白鞘。
由于眼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则可见视神经乳头的生理凹陷明显扩大,血管呈屈膝状,或血管推向鼻侧。有些病例,若双眼视神经萎缩,应注意有否颅内病灶,则作视野及头颅摄片或CT扫描等。
视神经萎缩西医治疗,对脑部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视神经萎缩,则转神经外科手术,或作放射治疗,一般早期或病情尚未稳定时,以扩张血管的药物及支持疗法为主。必要时可用激素类药物。早期治疗,效果尚可,若病变后期,大多治疗效果不佳。
本病中医属“青盲”范畴,证属外观端好,视力日渐减退,终致失明。可从“视瞻昏眇”、“高风雀青”、“绿风内障”、“青风内障”、“暴盲”等证演变而成,也有由脑海病变、目系受累所致。在临床上本病是属致盲的一种严重眼病。本病大抵分为虚证与实证,虚证常属肝肾不足,心阴亏损,脾肾阴虚所致;实证乃属肝郁气滞,血瘀脉络,目系失养为患。
中药治疗——通明清盲汤
治疗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本草经》,书中提到用决明子、石决明等主治青盲,并提出地肤子等可以明目。通过全面调节脏腑气血功能,疏通经络,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平肝潜阳,扶助正气,改善眼底缺血状态。中药通明清盲汤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用于“视神经萎缩”。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