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本身即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长期高血压又能影响心、脑、肾功能。临床上高血压常见于两类疾病:一类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性疾病;第二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增高病因明确,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及时治疗原发病可使血压恢复正常。陈氏中医世家之传人对高血压的认识及研究颇深。从该病临床症状看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水肿”等病范畴。该病病因复杂,尤其与精神因素,即忧、思、恼怒等七情关系密切,同时脏腑虚损、饮食劳倦及人体禀赋等因素亦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紊乱。头晕、头痛、头胀、腰膝酸软为高血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高血压病的发病规律,多属本虚标实。本病的头晕、头痛、头胀属肝阳上亢实证为标象,腰膝酸软为虚证本质,所以,起病在肝,根源在肾,是由于肝肾的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因此针对其病因病机,在治疗中调整肝肾的阴阳失调,可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并且要注意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同时亦应重视无症状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陈国庆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临证中自拟固本降压胶囊治疗Ⅰ、Ⅱ期高血压病属于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证型,收到满意疗效。他在临床中曾系统观察高血压Ⅰ、Ⅱ期患者例,其中男63例,女49例,平均年龄53岁。诊断标准参照年4月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谈会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服用固本降压胶囊(主要药物天麻、石决明、地龙、夏枯草、茺蔚子、龟板、杜仲、桑寄生、淮牛膝、丹参、琥珀、泽泻、茯苓、玉米须等)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经治疗后显效50例,改善40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达到80.6%。
如治刘某,男,54岁,患高血压两年余,曾先后服用降压西药,但血压过低后自感不舒,停药或减量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自觉头晕、头胀、头痛,双目干涩,腰膝酸软,心悸、失眠,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压/mmHg,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9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A2P2。心电图报告:左室高电压。眼底检查:动脉硬化改变。查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细数。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期。中医诊断:眩晕、头痛,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型。治宜平肝潜阳,补肾填精,活血安神,健脾利尿。服用固本降压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连服8周后,血压下降,稳定在/80mmHg,临床症状消失。
固本降压胶囊方中以天麻、石决明、地龙、夏枯草、茺蔚子平肝潜阳治其标;龟板、杜仲、桑寄生、淮牛膝补肾填精固其本;丹参、琥珀、磁石活血通脉安神;泽泻、茯苓、玉米须健脾利尿降压。全方配伍共奏平肝潜阳,补肾填精,标本兼顾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要注意辨证分型治疗。虽然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型居多,但也常见痰热内壅和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型,因此临床辨证辨病结合对提高中医疗效尤为重要。另外,高血压也存在三分吃药、七分调理的问题,情绪不能紧张,要保证充分睡眠和适当锻炼,饮食方面忌食肥甘厚腻,多进疏菜及清淡之品,肥胖者更应控制饮食,减轻体重。这些都是治疗高血压病不可忽视的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