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健康宣讲系列之“开讲啦—第三讲”于2月24日与广大家长朋友们见面啦。感谢儿童消化专科陈卓杰医生与中医儿科高文英医生的精彩授课。
应广大家长朋友们的要求,下面将中医儿科高文英医生主讲的“针对呕吐、腹泻患儿的中医药膳”内容与大家分享。
中医药膳
中医儿科—高文英
腹泻药膳
马齿苋粥
组成:马齿苋30g,粳米50g,盐适量
做法:将鲜马齿苋洗净,切成2cm长的小段。粳米淘净后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分批加入马齿苋小段,用小火煮成粥,加少许盐,拌均匀即成。
功效:清肠利湿。
鹌鹑瘦肉红枣汤
组成:鹌鹑1只,瘦肉g,红枣3-5枚
做法:上述材料加水适量,炖服。每3-5天1次。
功效:扶正健脾。
苍白术猪肚汤
组成:白术10g,苍术5g,猪肚1/2个,生姜片6g。
做法:将猪肚洗净后切成小块。白术、苍术、生姜片用砂锅煎煮30分钟,去渣后取汁,加入淘洗干净的猪肚,同煮1小时即成。
功效:养胃运脾。
白术瘦肉汤
组成:白术10g,谷芽20g,猪瘦肉g。
做法:将白术、谷芽、猪瘦肉加水0-ml,文火煲约1小时候饮汤。每次饮汤约ml,每周2次。
功效:健脾养胃。
山药玉竹瘦肉汤
组成:山药20g,玉竹15g,瘦肉g。
做法:煲汤饮用。每次饮50-ml,隔天一次。
功效:脾胃阴虚型。
呕吐药膳
姜汁砂仁半夏饮
组成:生姜汁适量,砂仁3g,半夏6g。
做法:将半夏、砂仁浸在姜汁内,炒干,浓煎半小时。代茶饮
功效:乳食积滞型
茅竹饮
组成:茅根50g,竹蔗50g。
做法:茅根50g,竹蔗洗净切段,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熬半小时即可,分次凉服。
功效:胃热气逆型
佛手姜芍汤
组成:佛手10g,生姜2片,白芍6g,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佛手、生姜、白芍分别洗净,放入砂锅中煎30分钟,取汁,调入白砂糖适量。分次服用。
功效:肝气犯胃型
干姜良姜粳米粥
组成:干姜9g,良姜4.5g,粳米50g。
做法:二姜均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ml,煎熬30分钟,取汁,加入粳米中煮熟。分次温服。
功效:胃寒气逆型
天麻钩藤冲藕粉羹
组成:天麻5g,钩藤5g,石决明10g,藕粉20g,冰糖适量。
做法:将天麻、钩藤、石决明用布包好,加清水ml煎汁,去渣。取汁ml,调入适量冰糖,趁热冲藕粉,分次服用
功效:肝气犯胃型
专科时间
消化专科:每周三、五上午
中医儿科:每周二、四上午
声明:文章内容系原创
高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