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清肝明目解热毒,菊花微寒味甘苦

认识菊花

菊花Júhuā

甘、苦,微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3.目赤肿痛,眼目昏花;4.疮痈肿毒。

菊花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

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

桓景回乡后,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

傍晚,人们返回家园,乡里所有的鸡犬牛羊等家畜家禽都暴死了,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喝菊花酒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

菊花详解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以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煎服,5~10g。黄菊花偏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偏于平肝、清肝明目。

1.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适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如桑菊饮;2.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3.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适用于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如羚角钩藤汤;4.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适用于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5.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适用于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6.与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同用,适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如杞菊地黄丸;7.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可用治疮痈肿毒,如甘菊汤。1.桑菊饮2.五味消毒饮3.羚角钩藤汤4.甘菊汤5.杞菊地黄丸菊花辛甘苦微寒,归经只在肺与肝,疏散风热平肝阳,清热解毒明肝目。

除去杂质,阴干、生晒。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版权声明

本文由杏仁爸爸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内容及插图整理自《中药学》教材、《中药学速记歌诀》《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中医通等,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pz/8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