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游学·中国古代名城系列
福建泉州
海上丝路起点众神之城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曾是“东方第一大港”
也是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第一大港
古代跨海大桥与福船
定格了这个大陆文明的边陲
连绵千年的海洋文化与文明
茶叶与瓷器
将中国与世界联结
我们很幸运
邀请到考古大咖
中国水下考古队队长张红兴
和3位不同领域的专家
带我们触摸
这个城市的古往今来
泉州
也是闽南文化集大成者
南音发祥地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闽南语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我们将听南音学说闽南语
回到唐诗宋词的声音世界
泉州
还是众神之城
佛教、婆罗门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
外来宗教和本地信仰
在这里和谐共生
泉州
更是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城市
我们将跟随铁观音制作国家非遗传人
学习制茶技艺品茶鉴瓷
欣赏古老的泉州木偶戏
一沙一世界一城一千秋
博雅少年们将在这里
读懂泉州
读懂中国
读懂世界
博雅游学·中国古代名城系列
福建泉州
海上丝路起点众神之城
.05.01~05.04
4天3晚
15人成团,25人满员
7岁以上亲子家庭
立即扫码占座??背山面海,是泉州最大的特点。优良的海港条件,让泉州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港口。
唐代,它是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代,泉州超越广州,为皇室提供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年收入。在元代,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结在一起。
▲《奉使琉球图卷》局部图中的泉州港
今天的泉州,不像厦门一般门庭若市,也不及福州的政治地位,经济和文化发展却毫不逊色——它是福建GDP总量最高的城市,也是闽南文化的集大成者。
▲如今的泉州
本次游学,我们将听着具有中原古官话特点的闽南语,围绕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去寻找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用茶叶与瓷器为海上丝绸之路做注解,了解古代跨海大桥与福船的制作工艺,欣赏多元融合的宗教艺术,以闽南独特的民俗与独特的建筑样式联系古今闽南。充分感受闽南文化中蕴含的多元性、独特性、包容性。
▲泉州北门街的朝天门▲中山路是泉州最早的商业街,这里保留了大量的老式建筑
招募说明
日期:.5.1-5.4
集合地:泉州
活动时间:4天3晚
适合人群:7岁以上亲子家庭
招募人数:15人成团,25人满员
游学费用:原价元/人
优惠政策:老营员或两家同报:元/人
费用包含:
交通:接送机,行程内大巴
门票:行程中所有门票
餐食:自助早餐+丰盛特色正餐(含5月1日晚餐,不含4日晚餐)
住宿:3晚4星标准标间酒店住宿
服务:专家讲师与全程领队服务
保险:出行保险
费用不含:
单住需补单房差:3晚共元/人
往返大交通费用
游学过程中其他个人消费
报名
扫码加豆子老师咨询,或者联系
游学目标
认知:和4位专家了解海上丝路和古港口
记录:行走中记录、描绘、解读闽南文化
体验:体验泉州的自然、人文气息
传承:感知文化价值,做文化传承者
▲《乘风破浪的姐姐·泉州站》中,南音传承人与闽南民谣乐队同场演绎,让现场嘉宾赞不绝口
年博雅泉州五一营行程安排
日期
主题
行程内容
亮点概括
D1
集合日
泉州指定酒店集合
开营,
在酒吧听一场当地乐队演出
D2
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解读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了解海丝影响下的经济、文化交流
九日山祈风岩浔埔渔村
中国祈风石刻最多的文化名山
特色民居“蚵壳厝”
体验:聆听南音、学习闽南语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D3
茶叶与瓷
安溪寻茶——铁观音与德化瓷
对话安溪铁观音非遗传承人学习安溪茶文化和制茶工艺德化窑白瓷学习鉴赏
古代造桥技术
洛阳桥
中国现存最早跨海梁式大石桥
文化遗产
泉州木偶戏
中国提线木偶艺术之珍稀范本
D4
多元融合的宗教艺术
泉州开元寺
佛教、婆罗门教、印度教元素和谐相融
清净寺
中国现存最古老伊斯兰教寺
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结营
_导师介绍
张红兴(全程带队)
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泉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所长助理,中国水下考古队骨干、队长。长期从事水下考古和文物研究保护工作,在福建外销瓷及中国原始瓷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张红兴参与了辽宁“丹东一号(致远船)”沉船、大连“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现场负责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窑址考古发掘项目,以上两个项目共3次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杨超超
考古专业出身,历史文化爱好者与传播者。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学术助理。多次参加红山文化、辽代等考古遗址发掘,熟悉北方史前考古学文化。同时走访过跨湖桥、河姆渡、良渚文化等遗址现场,对各地史前考古文化有广泛了解。熟悉宋元历史,尤其对宋元时期的商贸和文化交流有比较深入的认知和思考。(注:实际行程中可能调整为同级别老师。)
陈欢喜
南音传习人,樂咖映画主理人,泉府印象南音顾问。
跟随梨园戏国家一级演员吴艺华学习梨园戏,饰演第十四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雪梅教子》“商辂”一角。曾获全国大学生音乐双创大赛三等奖;福建省艺术节一等奖;《话仙话仙之非遗南音》获得东方创意之星铜奖。
魏月德
福建安溪西坪人。铁观音茶始祖—魏荫第九代嫡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评茶师。著有《魏荫与铁观音》、《铁观音秘籍》、《铁观音前世今生》。
致力于保护铁观音母树,建设铁观音发源地。创办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
游学主题
延伸阅读:泉州港发展简史
滑动看详情??放眼整个中国,能够称得上对世界有所影响的城市并不多。泉州有幸成为了其中之一,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
在极长的一段历史中,泉州城只能说是平凡得毫不起眼。自秦朝设立闽中郡开始,泉州这片土地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断被划分给不同郡县。
自有西晋永嘉之乱起,大量晋民南迁避乱,来到泉州沿江而居,晋江也因此得名。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促进了东南沿海的开发和繁荣。再经隋唐的稳定发展,为商品寻找销路,排上了主政者的日程。
大陆另一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正在崛起。阿拉伯帝国正值阿拔斯王朝统治,那里不断有船队前往东方,收购丝绸、瓷器等等手工艺品,是“中国货”的最大买主。他们从中国的南海之滨登陆,寻找最有价值的货物,填进商船空空荡荡的肚子。
往来不绝的船队,使得中国大多数港口应接不暇。中国的商品不愁销路,愁的是在何处交易。北宋元佑二年(公元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泉州作为官方贸易港口的地位正式确立。泉州的崛起可谓是占尽了天时。
南宋偏安东南一隅,失掉了大片土地的宋皇室,急需海外贸易的税收来支应巨大的开销。这时,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与相邻的明州(今浙江宁波),都有成为贸易大港的潜质。泉州眼看着刚刚取得的优势就要溜走。不过还好,泉州也占尽了地利。
泉州地处福建省南部,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加上没有寒冷的冬天,建设港口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唐宋时期的中国,以及阿拉伯、东南亚等地的造船技术已足以应付远洋行船。但是,商人们都希望缩短航行距离,来尽量降低风险与成本,将利益最大化。对这些客商来说,前往临安与明州,要多行驶3个月之久,实在不划算。况且,福建-琉球航路开辟并日趋成熟。
泉州一港可以同时承接西南(东南亚-阿拉伯-非洲-西洋)、东南(台湾-琉球)、东北(高丽-日本)三条航线。泉州之地利,无人能比。
山多田少,大量福建人逃离土地,下海谋生,对所谓“农本商末”的说法嗤之以鼻。泉州人有极重的乡土观念,有同乡帮扶,越来越多的人出海经商。在封建社会里,他们这群人的叛逆,正是泉州崛起的人和。
此后,泉州为宋朝皇室提供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年收入。超越广州,在元朝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结在一起,也都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时至明清,泉州港虽然开始衰落,但泉州的对外交流仍有增无减。
主题1海上丝绸之路本次我们选择泉州作为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切入点,透过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结合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洛阳桥、安平桥、德济门遗址、九日山祈风石刻等重要的海丝遗存,去了解10-14世纪的泉州,窥见其港口设施、便利的海陆联通、发达的外销商品、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完善的海洋贸易管理机制。
宋代古船与造船技术
说到海上丝绸之路,不能不提的便是船舶与造船技术。千年来,数不清的大船出入泉州港,通过海路沟通着世界。每一艘船都承载着无尽的荣光驶向大海,也向我们展示着那个时代中国人驾驭海船和驰骋于浩瀚海域的能力,以及通过海洋促进各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风采。
本次游学,我们将通过中国海运博物馆馆藏的古代沉船来了解古代中国造船技艺,了解“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和现代造船技艺的延续。
跨海古桥梁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有“海内第一桥”之誉,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跨江接海的大桥,始建于北宋皇五年(年),工程历时7年。余光中写,“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这座不在洛阳的洛阳桥,怕也正如晋江之名的由来一般,是对不能归去的北方故土深深的思念。
铁观音和德化白瓷茶叶与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好的注解。两宋时期,泉州港是国内外进出口商品最大的集散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发达,万国商船从九日山下起航,携带丝绸与陶瓷、茶叶等商品,展开海外贸易。
▲南海I号沉船出土的部分德化窑瓷器
▲温润精致的德化白瓷
海上茶叶之路始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期,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已成为乌龙茶的最主要集散地。本次游学,我们一起去安溪铁观音的原产地,参与制茶过程,亲手制作一份乌龙茶。
宋元时期,随着泉州对外贸易的繁荣,以及茶叶外销的兴盛,陶瓷业发展迅猛。德化窑生产的白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北宋,泉州设市舶司,德化陶瓷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开始销往越南等东南亚临近地区。南宋,德化瓷器由荷兰人贩运至欧洲。明代,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数次在泉州起锚,德化瓷器是船队装载的主要货物之一。
十三方祈风石刻
——祈风仪式的见证
古代帆船在海上航行主要依靠信风,所谓“北风航海南风回”。宋时,出入泉州港的许多外国船队,夏季御西南风而来,冬季顺东北风而去,一年两次,十分热闹。
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其目的是“俾波涛晏清,舳舻安行,顺风扬帆,一日千里,毕至而无梗”,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
在宋时,晋江下游河宽底深,大船可抵达泉州东南城外码头,换坐小船向西,可直抵九日山下的金溪。九日山的十三方祈风石刻则是历代祈风仪式的重要的见证。
主题2多元融合的宗教艺术在泉州,神祗与世人为邻。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30多种教派在这里留下痕迹。
西街附近,方圆不过即公里,并列着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清净寺,道教的关岳庙,还有儒家孔子文庙以及妈祖的天后宫。
三分山、六分海、一分田的泉州人,信仰一切能够使其生存下去、生活下去。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生,造就了这座独一无二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婆罗门教、印度教风格融合的
开元寺
▲开元寺的东西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因其规模大和“桑莲、云草”的盛名而居闽中诸寺之冠。南宋时期在开元寺的东西两侧建了两座石塔,即镇国塔(东塔)和仁寿塔(西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精致丰富的浮雕闻名。多年来,开元寺多次重修、增建,不断融合其他宗教艺术,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痕迹,也能发现基督教艺术的影响。
泉州开元寺既是一座多元艺术的宝库,又是泉州信仰的延续。时至今日,开元寺的香火依旧旺盛,朝拜的人们依旧虔诚。
与阿拉伯往来的见证
清净寺
千年历史清净寺自唐朝起,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汇集于此,特别是来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商人聚集在泉州,他们与泉州先民和睦相处,造就了历史上最为开放、包容和发达的泉州城。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宗教艺术。
如今,泉州城里仍矗立着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清净寺。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清净寺正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一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草庵
草庵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元至元五年(年),有中国仅存的摩尼石雕遗迹。草庵寺建在一台地上,后依巨石作壁,周围古木苍翠。屡经修复,现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
主题3
古老的民俗文化
泉州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福建南音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弦管”和“南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更是南音的起源地与发祥地。
自清代以来,南曲的民间社团对南音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泉州、厦门、晋江和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古官话的唱腔,与韩熙载夜宴图相同配置的乐器,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泉州傀儡戏
泉州傀儡戏,源于秦汉,古称“悬丝傀儡”。晋唐时随中原移民南迁入闽,唐末五代即已在泉州地区流行,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从未间断。
千年来,泉州傀儡不仅成为泉州乃至闽南语系地区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以其独特技艺和精彩演出,成为一般民众,乃至士大夫文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海蛎壳“砌”成的渔村
浔埔村
▲泉港区山腰盐场,正在晒盐的惠安女(倒影)。摄影/丁子翔
离泉州老城10公里外的晋江入海口,在一排现代化的高楼旁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浔埔村。
在港口可以看到浔埔女扛着上百斤的海蛎装卸。盘头插花、戴丁香耳坠、穿大裾衫,她们与惠安女、湄洲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浔埔女的工作,主要是都是在和海蛎打交道。
海蛎肉可用来烹饪福建的名小吃蚵仔煎。而那些大的海蛎壳,从几百年来,当地村民把海蛎壳当作建材,建造了浔埔村著名的民居“蚵壳厝”。
闽南美食泉州是值得用舌头去体会的城市。蚵仔煎的焦香中一直带着海的气息;土笋冻则直接以海的咸腥呈现最重口的美食诱惑;同样是来自海洋,石花冻的清爽香甜是泉州人不能割舍的味觉记忆;还有润饼,泉州人餐桌上最质朴、最丰富多彩的存在;四果汤的出场,总能止住令人不安的焦渴。
博雅游学·中国古代名城系列
福建泉州
海上丝路起点众神之城
.05.01~05.04
4天3晚
15人成团,25人满员
7岁以上亲子家庭
立即扫码占座??
点击原文,立即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