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上火,如何正确清火寒冬

  冬季气候比较干燥,“上火”的人群多起来。人体为什么会上火?哪些人群易“上火”?“上火”后又该怎么办?

  其实,所谓“上火”,是指人体经常会出现咽喉肿痛、耳鸣、目赤、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便秘、尿赤等表现。除了天气因素外,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等原因,都会导致体内产生各种“热”的症状。中医认为只要人体阴阳失衡,一年四季都可以上火,加上冬天的季节特征,更容易“上火”。

  从体质角度看,阴虚质人群最容易上火。阴虚质是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这种人形体瘦长,手足心热,平素容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性格急躁,外向好动,活泼,不耐热。

  湿热质人群平素湿热内蕴,也容易上火,表现为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易生痤疮或疥疮,口苦或嘴里有异味,皮肤易瘙痒,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当然气郁质的人相对也容易上火。

  而气虚质、阳虚质不容易上火。这部分人阳气不足,平素少气懒言、畏寒明显,容易疲劳,反复感冒,手足不温,大便稀薄,喜热。

“上火”需辨清虚实和部位:

实火:症状重、来势猛;胃肠、心、肝胆多属于实火,阳盛而热,表现为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便秘等;

虚火:症状轻,时间长,反复发作,肺肾阴虚多属于虚火,阴虚而热,表现为燥热、盗汗、口热干燥不欲饮;

上焦火:咽喉肿痛、目赤、口干、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头晕、耳鸣等偏于上部(心肺)的症状;

中焦火: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烦渴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脾胃)的症状;

下焦火:大便干结、小便短小、尿赤、浑浊有味、尿痛、带黄等偏下部(肝、肾、膀胱、大小肠);

肝火:目赤肿痛、眼屎分泌增多、脾气急躁;

肺火:鼻干、鼻扇气喘、咽痛、干咳、痰粘黄;

心火:口舌生疮、心烦梦多、小便黄、尿痛、口渴;

胃火:牙龈肿痛、口干、胃脘灼痛、吞酸嘈杂、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上火”的治疗有补虚、泻实、清热、温阳,更有引火归元。切忌见火治火,不可一味清热泻火或养阴降火,这就要求医生辨证求因,灵活用药。

清“实火”需要清热泻火,如菊花、黄连、黄芩、栀子等;

清“虚火”应养阴为主,配合泻虚热,如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心阴不足推荐百合、麦冬、枣仁、粳米等滋阴养心;心火旺宜选用黄连、莲子心、淡竹叶等清心泻火。

肺阴不足推荐沙参、玉竹、麦冬、百合、鸭肉等养阴润肺;肺火旺宜选用桑白皮、黄芩、栀子、金银花、板蓝根等清肺泻火。

胃阴不足推荐豆浆、鸡肉、粳米、黄精等;胃火旺宜选用石膏、生地、绿豆、萝卜汁、西瓜等、甘蔗等泻胃清火。

肝阴不足推荐枸杞、天麻、猪肝、玄参等;肝火旺宜选用夏枯草、石决明、菊花、龙胆草、栀子清肝泻火。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要想防治“上火”先得学些生活小窍门。每天早睡早起,收养神气,早晨空气中氧含量高,宜早起,吐故纳新,夜晚宜早睡养神。饮食宜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多食辛容易上火,加重肺燥;多食酸可以顾护阴津,减少津液流失,酸能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泄肺。保持精神安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情绪保持平静,不急不躁,心平气和。运动有节,调养气血,不宜剧烈运动,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适度多饮水,并食用养阴润燥的食物,以提高肺脏的抵抗力。

改善“上火”小贴士

鼻腔干燥:鼻腔干燥系燥热病邪犯肺,肺阴不足,可用复方薄荷滴鼻液,一日三次。

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咽喉干燥,声音嘶哑为肺燥津伤所致,可饮乌梅橄榄茶:取乌梅、橄榄各3~5枚,加水煮开后当茶饮。生津利咽,适合咽干舌燥者。

眼干:外敷润目增液方:决明子30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生地15克。水煎20分钟,取药液50毫升,待到水温降至40摄氏度时,用药液浸湿小毛巾,敷在眼部,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

口干:压揉承浆穴。承浆穴位于下唇凹陷处,用食指指腹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不仅预防秋燥,还可以延缓衰老,使老人面色红润。

教你寒冬下火妙方

一、判断实火or虚火

冬季养生饮食首先要求先降火。在冬季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而且分为同的症状,中医所说的“上火”泛指各种炎症,特别是头面部的炎症,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等。

1、“实火”多是因为气候原因所致的。实火,就是实热,其症状常见的是舌质红、苔厚腻、黄厚苔,咽喉肿痛、牙痛、粉刺、眼涩、口干生疮、口臭、口渴喜冷饮;胸闷不适、呼吸气粗、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多梦、烦躁、盗汗、五心烦热、手心出汗;小便炽黄,气味重;腹胀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一清火就降下,乃是实火。在冬季的上火多为实火,而且大多都是由气候原因所致。冬季有的实火也与养生饮食不当有关,如果是实火就需要清热泻火,吃一些牛黄类药物就可以降实火。

2、“虚火”一般多因急躁、疲劳过度等原因引起。虚火是阴虚之火。这种火表现出来的除上述热象外,还有小便颜色清淡,舌苔白薄、白厚苔、腰以下寒凉,月经不调,痛经,色暗有块,疲倦乏力,大便稀软或腹泻便秘交错,其典型症状是:火在上,寒在下。也就是上焦热,下焦寒。这样的火,清火后,还是反复发作。那就不要清火了,因为清火只会让火更旺。今天清好了,明天又复发了。而且,越治越顽固,好象永远清不完的火。此乃阴虚生内热,阴不制浮阳;浮阳上升,发为虚火。就是阳气不足于下,而虚火上炎于上焦和头面。这个火的唯一治法,就是补肾阴,当肾水充足时,上焦的火自然就降下来了。虚火大多都是因为阴虚造成的阳盛假象。此上火需要以养阴为主,服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养阴润燥的药物既可。

3、如果不分“虚实”,而简单地让“虚火”患者也服用牛黄类药物来降火,反而会使阴虚更甚。冬季上火需先分清上火是属于实火还是虚火,再对症下药,如果不分虚火和实火而乱服用降火药,则会适得其反。

二、根据上火部位判症状

1、上焦上火

冬季养生饮食降火也可以根据上火的部位来判断是实火还是虑火。比如说有以下的症状的,口干、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唇裂、目赤、头晕、耳鸣及微咳等上火症状,则需要服用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片)、黄连上清丸(片)、牛黄解毒丸(片)、三黄片等药物降火,同时也可以采用中药降火,比如说用菊花、金银花、薄荷、板蓝根、桔梗各10克,甘草、胖大海各6克用沸水泡茶饮用,一日一剂。

2、中焦火

冬季上火也有了中焦火的症状,大多表现在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这些中焦上火则需要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等药物,也可采用三黄汤加白芍煎汤服。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3、下焦火

冬季上火中的下焦火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尿痛、尿道灼热、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针对此下焦上火症状,则需要服用八正散、三金片、复方石苇片等药物,中约则可以选用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不管是根据部位判断还是症状判断,要分清上火是实火还是虚火才对症下药,才能真到的达到降火作用,才能真正的起到冬季养生饮食的作用。

三、根据身体器能判断:

肺火

表现症状: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冬季固然寒冷,但人们穿衣多、住房暖、活动少、饮食所含热量偏高,体内容易积热,故冬季也会时有肺火显盛的现象。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不妨适当吃一点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百合、杨桃、枇杷,同时多饮水,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除肺火,也可用呼吸咳嗽洗肺法,通过深呼吸和主动咳嗽,帮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增强免疫力。可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反复进行吸气呼气,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另外每天主动咳嗽几下,也是积极的保护性反射动作,能有效清洁肺部。如肺热郁闭,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汤,阴虚肺热可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饮等。药物还有白薇、地骨皮,两者均可清泻肺热。

冬季下火食方:猪肝枸杞菜、罗汉果猪肺汤

枸杞菜性凉,可以清肝肾、降肺火,吃猪肝也可去肺火。中医认为,罗汉果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还可治疗风热袭肺引起的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咽痛等症。吃猪肺也可清肺热。

肝火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两肋胀痛、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增厚。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调整情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也会造成肝火上升。经常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作息时间,肝脏不能如期休息和排毒,于是只好加班加点将体内积存的杂质和毒素清除,这无疑加重了肝脏本身的负担。要预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够、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药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比如药疗方面,肝太热者可用金菊花、溪黄草、夏枯草、白芍等平肝息火的药材合煎饮服。不宜吃辛辣、海腥、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冬季下火食方:川贝母冰糖梨汁、枸杞菊花茶

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菊花与枸杞都是中药护眼的药材,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如黄瓜、橙子、苦瓜、无花果、豌豆苗、韭菜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中医也认为,养肝可多吃猪肝或鸡肝,尤其适合头晕脑涨、眼赤目干、经常用脑者。

胃火

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同时,火气也因饮食的量、质和时间三大原因而引起。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药疗方面,可用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泻胃火。

冬季下火食方:鲜萝卜汁、绿豆粥、莲子

现代研究表明,萝卜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中医则认为,萝卜汁性味辛、甘、凉,归肺、胃经,有胃火者可以饮用萝卜汁进行调理治疗。但属脾胃虚寒型口疮者不宜服用。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清心泻火的作用,能清心胃之火。莲子、芡实、淮山等皆为健脾开胃之物,西洋菜、生菜、油麦菜、西红柿、枇杷等都是利于消化的食物。胃火过热者,还可在隆冬季节通过吃西瓜来降胃火。

心火

表现症状:心烦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中医提醒需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少生心事烦事。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处理繁杂、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

冬季下火食方:山药、莲子

山药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B、烟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因此食用山药能摄入大量的粘液蛋白,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的脂肪沉淀,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B、烟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因此食用山药能摄入大量的粘液蛋白,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的脂肪沉淀,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为更好的服务客商及农户成立玫瑰信息平台,提供玫瑰相关产业产品供需信息,帮助广大玫瑰企业及农户更及时准确安全的了解发布相关玫瑰信息。笑迎八方来客共商发展,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好吗
如何治了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tp/1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