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助理大纲1

点击标题下「蓝色名」可快速

通利教育,秉承“高效率学习、高品质服务、高通关概率”的办学理念,以名师团队为基础,高效学习资料为保障,强化日常学习督导服务,独创的应试教育培训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员过关率直线上升,现已成为业界最专业的医学考前培训机构。通利教育教研组重金打造业内最强师资,涵盖历年命题组成员、知名出版社权威专家、数十年专业医考培训名师,在准确把握大纲的基础上,精准提炼历年高频考点、必掌握考点、易出错考点,剔除非考点、冷考点、难考点,形成了含金量远远高于市面上其他机构的专属内部讲义,让大家把有限的精力真正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切实做到看的全都考,考的全都会,会的全都对,每年综合通关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培训机构。

年执考大纲已经公布了,目前只发布了中医部分,西医临床还要再等一段时间,从内容上看,和通利教育前期预测的一样,中医大纲今年没有做太多改动,大家还是要平常心对待,踏踏实实复习才是王道!

(由于字数限制,所以只能分成几次给大家公布,请注意先后顺序!)

中医助理年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精的慨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2.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现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要点: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六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的关系

要点: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第七单元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牛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女于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

细目一:精

要点:

.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津液的基本慨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要点:

.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绎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治则、治法的概念

2.治病求本

3.正治与反治

4.治标与治本

5.扶正与祛邪

6.调整阴阳

7.调理精气血津液

8.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四:望头面五官

要点:

.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面肿、腮肿及口眼喎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要点:

I.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排出物

要点:

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小儿指纹

要点:

.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

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三单元望舌

细目一:舌诊原理与方法

要点:

.舌诊原理

2.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细目二:正常舌象

要点: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

I.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钲与临床意义

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细目五:舌象综合分析

要点:

.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2.舌诊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音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咳嗽、喘、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呕吐、呃逆、嗳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5.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

.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问诊

细目一:问诊内容

要点:

.主诉的概念与意义

2.十问歌

细目二:问寒热

要点:

.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三:问汗

要点: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局部汗出(头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四:问疼痛

要点:

.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2.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头身胸腹

要点:

问头晕、胸闷、心悸、脘痞、腹胀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耳目

要点:

.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目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七:问睡眠

要点:

.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八:问饮食与口昧

要点:

.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除中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九:问二便

要点:

.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十:问经带

要点:

.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六单元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要点:

.脉象形成原理

2.诊脉部位

3.诊脉方法

4.脉象要素

细目二:正常脉象

要点:

.正常脉象的表现

2.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细目三: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要点:

.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

2.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

第七单元按诊

要点:

.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细目二:表里

要点:

.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寒热

要点:

.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虚实

要点:

.虚证与实证的概念

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五:阴阳

要点:

.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3.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4.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要点:

.证候的相兼、错杂与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虚)的概念

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似)的鉴别要点

第九单元气血津液辨证

细目一:气病辨证

要点: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二:血病辨证

要点: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

要点: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四:津液病辨证

要点:

.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第十单元脏腑辨证

细目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要点:

.心气虚、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鉴别

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

7.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要点:

.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三:脾与胃病辨证

要点:

.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湿热蕴脾、寒湿闲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寒滞胃肠、食滞胃肠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肝与胆病辨证

要点:

.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5.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6.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要点:

.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六:脏腑兼病辨证

要点:

.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七: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

要点:

各脏腑间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四气

要点: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五味

要点: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归经

要点: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毒性

要点: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配伍禁忌

要点:

.“十八反”的内容

2.“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二:证候禁忌

要点: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

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

要点: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量

细目一:剂量

要点: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

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第五单元解表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辛夷

3.下列药物的功效:藁本、苍耳子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细辛、苍耳子

6.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柴胡、葛根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

3.下列药物的功效:蔓荆子、升麻

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柴胡、葛根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蒡子

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升麻与葛根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六单元清热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热泻火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丰治病证:芦根、天花粉、夏枯草

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竹叶、决明子

4.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天花粉

6.石膏与知母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清热燥湿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

4.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清热解毒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土茯苓、山豆根、大血藤、败酱草、马齿苋、鸦胆子、白花蛇舌草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青黛、鸦胆子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鸦胆子

6.金银花与连翘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五:清热凉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赤芍

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草、水牛角

4.下列药物的用法:水牛角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玄参、赤芍、紫草

6.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六:清虚热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件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3.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

4.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七单元泻下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攻下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芒硝

3.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

6.人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润下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细目四:峻下逐水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甘遂、牵牛子、巴豆

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牵牛子、巴豆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巴豆

第八单元祛风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祛风寒湿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蕲蛇、木瓜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乌梢蛇

3.下列药物的用法:川乌、蕲蛇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乌

5.羌活与独活、独活与威灵仙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祛风湿热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防己

3.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络石藤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豨莶草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

6.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册:桑寄生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

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

4.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九单元化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

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砂仁、白豆蔻

5.苍术与厚朴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利水消肿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泽泻

3.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

4.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利尿通淋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

3.下列药物的功效: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

4.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

5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利湿退黄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

3大黄与虎杖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十一单元温里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

3.下列药物的功效:丁香、高良姜、花椒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丁香

6.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十二单元理气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木香、香附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川楝子、乌药、薤白

3.下列药物的功效:檀香、佛手、大腹皮

4.下列药物的用法:木香、檀香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楝子

6.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十三单元消食药

细目: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植、莱菔子、鸡内金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

3.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麦芽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

第十四单元驱虫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

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槟榔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槟榔

第十五单元止血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血止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地榆

4.大蓟与小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化瘀止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直用:三七、茜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

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三七、蒲黄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

5.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收敛止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仙鹤草、血余炭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

细目五:温经止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艾叶

第十六单元活血化瘀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止痛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

3.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

5.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活血调经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益母草、牛膝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桃仁、鸡血藤

3.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膝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

5.川芎与丹参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活血疔伤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土鳖虫、骨碎补

细目五:破血消症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莪术、三棱、水蛭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温化寒痰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半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覆花

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前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

6.半夏与天南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清化热疹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

3.下列药物的功效:竹沥、天竺黄、前胡、海藻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竹沥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

6.川贝母与浙贝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止咳平喘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葶苈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苏子、桑白皮

3.下列药物的用法:苦杏仁、百部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百部

5.苦杏仁与紫苏子、桑白皮与葶苈子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十八单元安神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朱砂、磁石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骨

3.下列药物的功效:琥珀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磁石、龙骨、琥珀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

6.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养心安神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

3.下列药物的功效:合欢皮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远志

5.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平抑肝阳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决明、牡蛎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代赭石

3.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

4.下列药物的用法: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

5.下列药物的坎川注意:代赭石

6.决明子与石决明、龙骨与牡蛎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小同点

细目三:息风止痉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地龙、全蝎、僵蚕

3.下列药物的功效:蜈蚣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黄、钩藤、全蝎、蜈蚣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黄、全蝎、蜈蚣

6.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二十单元开窍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麝香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石菖蒲

3.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

6.麝香与冰片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党参、山药

3.下列药物的功效:太子参、白扁豆、大枣、蜂蜜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白术、甘草

6.人参与党参、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补阳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杜仲、续断、菟丝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河车、淫羊霍、巴戟天、补骨脂

3.下列药物的功效:肉苁蓉、益智仁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

6.杜仲与桑寄生、杜仲与续断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补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直用:当归、熟地黄、白芍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阿胶、何首乌

3.下列药物的用法:当归、阿胶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

5.白芍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五:补阴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黄精、女贞子、墨旱莲

4.下列药物的用法:女贞子、龟甲、鳖甲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北沙参

6.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二十二单元收涩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

细目三:敛肺涩肠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乌梅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

3.下列药物的功效:赤石脂

4.下列药物的用法:两子

5.下列药物的使朋注意:赤石脂

6.五味子与乌梅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螵蛸、海螵蛸、莲子、芡实

3.下列药物的功效:金樱子

4.莲子与芡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二十三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硫黄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要点: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

.方剂的组成方法

2.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剂型

要点:

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

.麻黄汤、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

要点:

.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三单元泻下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

要点: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下

要点: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

要点: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辛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第五单元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气分热

要点:

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营凉血

要点:

.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清热解毒

要点:

.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清脏腑热

要点:

.龙胆泻肝汤的绢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导赤散、清胃散、左金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苇茎汤、白头翁汤、泻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清虚热

要点:

青蒿鳖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六单元祛暑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祛暑解表

要点:

香薷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祛暑益气

要点: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七单元温里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温中祛寒

要点:

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回阳救逆

要点:

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温经散寒

要点: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解表清里

要点: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解表攻里

要点:

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九单元补益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

要点: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补血

要点:

四物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气血双补

要点:

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补阴

要点: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百合固金汤、大补阴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细目六:补阳

要点:

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细目七:阴阳双补

要点:

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单元固涩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

要点: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涩肠固脱

要点:

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涩精止遗

要点:

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丰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固崩止带

要点:

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

要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滋养安神

要点:

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二单元开窍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开

要点: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开

要点:

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行气

要点:

.越鞠丸、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柴胡疏肝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降气

要点:

.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定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缅目二:活血祛瘀

要点:

.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桃核承气汤、温经汤、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止血

要点:

.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五单元治风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疏散外风

要点:

.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消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小活洛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平息内风

要点:

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六单元治燥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轻宣外燥

要点:

.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滋阴润燥

要点:

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丰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第十七单元祛湿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和胃

要点: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平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祛湿

要点:

.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八正散、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利水渗湿

要点:

.五苓散、猪苓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细目五:温化寒湿

要点:

.实脾散、真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苓桂术甘汤的功用、主治证候

细目六:祛湿化浊

要点:

完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七:祛风胜湿

要点:

.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2.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八单元祛痰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化痰

要点:

二陈汤、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化痰

要点:

清气化痰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燥化痰

要点: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温化寒痰

要点: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化痰息风

要点: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九单元消食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消食化滞

要点:

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健脾消食

要点:

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

第二十单元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国白癜风协会会员
西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tp/1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