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名企文化,观时代大局
——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15级赴杭州开展专业认知实训
年12月17日至21日,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组织15级全体学生赴杭州开展专业认知实训。本次专业实习由市场营销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刘满芝,市场营销系副主任吕雪晴,市场营销系老师冯颖、王殿文带队,先后参观了娃哈哈集团下沙基地、阿里巴巴网络技术公司等企业,并与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营销15级师生于娃哈哈展区合影留念
据了解,首届“娃哈哈”杯中国矿业大学市场调研大赛暨娃哈哈第十届营销实战大赛决赛刚刚落下帷幕,大赛以营养快线下滑原因为调研主题,通过学生全程参与真实调研项目,培养学生市场洞察、数据分析、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而本次前往杭州娃哈哈公司总部认知实训则是调研大赛与实践相结合的延续,旨在通过这个平台加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将同学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汇报,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提高。
优秀代表作汇报分享
访标杆企业,亲历智能生产
18日早上,同学们整装待发,兴致勃勃,在大巴上老师和同学们谈笑风生,大家对于即将参观实习的工厂兴趣盎然,讨论异常激烈。一瓶水是如何诞生的?生产一瓶水要多少时间?要多少步骤?这背后藏着哪些先进技术?带着疑问同学们到达娃哈哈集团下沙基地。
同学在旅途中唱歌助兴
首先,在娃哈哈集团讲解员的陪同下,一行人来到了精密机械基地,讲解员说道,娃哈哈从最早期整线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到后来引进单机自己集成自动化生产线,再到现在自行设计规划智能工厂,娃哈哈通过“三步走”的战略,实现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高精端的机器设备、罗列整齐的仓库、认真严谨的工作人员,让学生感受到其企业优秀的职业道德,认真干事、精益求精。其次大家参观了水汽线生产车间,隔着密闭的玻璃窗,只见成列的瓶子纷飞闪过。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生产线的整体流程,看似一瓶简单的饮料,出厂却要经过吹瓶、杀菌、灌装、贴标签、喷码、装箱等几十道工序,但在生产线上,却几乎看不到人。甚至在码垛入库的环节,也是由娃哈哈自己制造的码垛机器人来完成,效率极高。该水汽线生产车间,始建于年,年1月份设备进厂安装,同年4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同学们频频点头赞叹,并纷纷拿起相机拍照。
娃哈哈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模具
参观娃哈哈生产线
最后,学院师生随同娃哈哈企业工作人员一行人来到了娃哈哈企业形象展厅,观看娃哈哈集团发展历程,了解娃哈哈集团的企业管理结构、主营业务、发展规模以及相关产品的介绍。在展厅四周墙上挂着很多图文照片,沿着历史足迹一张张看过,大家看到了娃哈哈如何把一个卖棒冰、汽水的小学校办工厂,打造成中国饮料行业的领跑者,不断书写业界的传奇。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娃哈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得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娃哈哈著名的“家”文化正是起到了这样的动力作用,它使娃哈哈的员工们团结成一个家,共同缔造了今日娃哈哈的辉煌,推动娃哈哈的发展。
讲解员讲述娃哈哈发展历程
同学们在娃哈哈员工餐厅就餐
在娃哈哈职工餐厅用餐后,下午大家随同工作人员来到企业的会议室,召开了企业主管与大学生交流学习的座谈会。会议伊始,苏北拓展部高校业务主管吴巍对矿大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市场营销系副主任刘满芝向企业负责人介绍了矿大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的发展历史、目前发展状况、未来发展目标等,并安排在本次调研大赛中得奖的优秀团队为在座人员作了相关汇报分享。各组选手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从消费者、消费终端等方面分析了项目投放的目标市场及目标消费者,同时对美汁源、可口可乐等强大竞争对手所具有的成功运营销方式进行了逐一列举,并对娃哈哈产品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颖又切实可行的建议。优秀代表汇报后,杭州娃哈哈市场部几位经理对参战的各个团队的业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调研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市场部高校业务主管刘旸经理表示愿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继续与本系师生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娃哈哈市场部新媒体运营科
马蒙雪经理提出改进建议
会议最后,市场部品牌管理科冒亚明经理为大家分享了作为营销人员的基本胜任素质和娃哈哈人员的职业规划,冒经理从自己出发讲述了自己当销售人员的艰苦奋斗经历,并从进入公司后的上升渠道、岗位职责、就业建议等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使现场的各位同学受益匪浅。在场学生还就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问题同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座谈会在学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座谈会现场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娃哈哈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生产流程,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市场营销系徐晓杰同学谈到:“感谢娃哈哈公司为我们搭建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感谢每一位指导老师的辛苦付出。”
矿大营销系
创新激情执着合作
郭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