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在中医学属于“头痛”“眩晕”的范围。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虚损、饮食失节等因素引起,以致体内阴阳失调而成。其发展过程,是由实而虚。最初的症状表现为阳亢,继续而阴虚阳亢,最后导致阴阳俱虚。
早期没有什么自觉症状,偶于体检中发现,血压升高。较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等。早期血压增高不稳定、波动大,可下降至正常。有的病人,可能有呼吸困难,经常手足麻木,心跳。
后期血压持续升高,较稳定,并合并心,脑、肾气质性改变,出现功能障碍,剧烈头痛,头眩晕,或发生人事不省,半身不遂。轻的可以苏醒,后遗证失语和半身瘫痪。
高血压病机为痰饮内生,清阳不升,或阳虚水泛。张锡纯针对“脑冲血门”创镇肝熄风汤,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代表方剂。
一、肝阳上亢型
症候:头痛头晕头胀,烦躁易怒,口苦,目赤,有时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1、平肝潜阳汤:
由桑寄生30克、钩藤24克、菊花9克、木香15克、夏枯草15克、白蒺藜12克、黄芩9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组成。水煎服。
加减:口干舌燥的,加元参15克、生地15克;眩晕厉害的,加生石决明30克;失眠的加夜交藤24克;心跳的,加槐米30克。
天麻钩藤饮(或潜阳汤)。
2、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1)组成:由天麻6-9克、钩藤(后下)9-15克、石决明(先煎)12-20克、山栀9-12克、黄芩9-12克、川牛膝9-12克、杜仲9-12克、桑寄生9-12克、益母草9-12克、茯神9-12克、夜交藤15-30克,水煎服。
(2)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3)主治和应用: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耳鸣,腰痠,失眠。
临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及妊娠高血压等,肝阳上亢者。
(4)方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为君药;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药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使药。
(5)按语:为平肝降逆之剂,兼有益肝肾,活血清热之功。本方去牛膝、益母草,可治疗子痫。
二、阴虚阳亢型
1、症候: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烦躁易怒,腰膝痠软,肢体麻木,两手抖动,咽干,口燥,心烦失眠,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2、治法:用滋阴潜阳汤。滋阴平肝,潜阳息风。
3、方名、滋阴潜阳汤:
4、组成:由钩藤30克、桑葚子30克、生地15克、磁石15克、枸杞子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
5、加减:两手抖动的,加地龙9克、全蝎6克;烦躁易怒的,加龙胆草9克、阴虚甚的,加元参30克、石斛15克;手脚麻木的,加豨莶草12克;眩晕甚的,加夏枯草24克、青木香9克。
三、肝肾阴虚型
症候:头眩晕,耳鸣,眼花,腰膝痠软无力,足跟痛,夜尿次数增多。舌干红无苔,脉沉细弱。
1、滋肾养肝汤:
(1)组成:由桑寄生24克、生磁石30克、何首乌15克、女贞子1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山萸肉18克、杜仲12克、牛膝12克。
(2)加减:夜尿次数多的,加黄芪9克、覆盆子9克;如患有糖尿病的,加服六味地黄丸,火加黄连6克,钩藤30克。
2、杞菊地黄汤《北京中成药选集》
(1)由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枸杞子9克、菊花9克。制为蜜丸,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2)功用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的两眼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
3、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系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各6克。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痠痛,遗精等证。
4、都气丸《医宗已任编》
系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6克。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肾阴虚气喘,呃逆之证。
5、麦味地黄丸,原名八仙长寿丸,
系六味地黄丸加麦冬9克、五味子6克,亦即都气丸加麦冬,制蜜为丸,可作汤剂,功用敛肺纳肾。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喘逆,潮热盗汗。
《医方论》柯琴说:“六味地黄丸之地黄禀甘寒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以泽泻为使,世或恶其泻肾而去之。不知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精者属癸,阴水也,静而不走,为肾之体;溺者属壬,阳水也,动而不居,为肾之用。是以肾主液,若阴水不守,则真阴不足;阳水不流,则邪水逆行。故君地黄以护封蛰之本,即佐泽泻以疏水道之滞也。然肾虚不补其母,不导其上源,亦无以封蛰之用。山药凉补,以培癸水上源;茯苓淡渗,以导壬水上源。加以茱萸酸温,借以收少阳之火,以滋厥阴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阴之火,还以奉少阳之气也。滋化源,奉生气,天癸居其所矣。壮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费伯雄说:“六味地黄丸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山茱萸之温涩肝经,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只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四、阴阳两虚型
症候:除有肝肾阴虚症状外,还有背部怕冷,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跳气短,早泄阳萎,月经不调。舌淡或红无苔,脉结代,尺脉弱。
1、滋阴补阳汤:
(1)组成:由当归12克、黄柏9克、党参12克、阿胶15克、生磁石30克、桂枝9克、知母9克、炙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
(2)加减:腹泻的,加茯苓15克、白术9克;阳萎的,加淫羊霍9克、五味子9克、金樱子12克。
2、延寿丹:
由首乌15克、牛膝9克、菟丝子9克、女贞子9克、桑叶9克、菊花9克、豨签草12克、旱莲草12克、杜仲15克、桑椹子12克、黑芝麻9克组成。功能,滋养肝肾。
五、更年期高血压
1、二仙汤《上海医院》
(1)组成:由仙茅6-15克、仙灵脾9-12克、当归9-12克、巴戟6-9克、黄柏、知母各9克组成。水煎服。
(2)功效:补肾,泻火,调理冲任。
(3)主治和应用:肾虚火旺。症见眩晕耳鸣,面赤升火,腰膝痠软,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闭经、高血压等。
(4)方义:本方证治为肾虚于夏,火旺于上所致。方名二仙,是以仙茅、仙灵脾二药,补肾壮阳为补药,配伍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三药温肾,而壮元阳;黄柏、知母滋养肾阴而泻肝火;当归温润养血,并能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补肾壮阳,与滋阴泻火同用,共奏补肾、泻火、调理冲任之功。
按语:用治肾阳虚,阴不足的虚火上炎之症。最初是用于更年期综合症,及更年期高血压,可明显改善症状,并能使血压下降。以后推广用于其他慢性疾患,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闭经以及绝经期,精神分裂症等病的过程中,出现肾虚火亢的证侯,亦可以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
2、降压汤:
(1)组成:由野菊花、黄芩、杜仲、丹皮各9克、黄连、川芎各4·5克组成。
(2)功效:清热,活血,补肾,通经。
六、高血压三简方
1、桑叶菊花汤:
由霜桑叶30克、黄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2次。功效:可治高血压头昏。
3、葛粉菊花汤:
由菊花茶25克,葛粉50克,蜂蜜适量。用法:菊花茶焙干研末加入沸葛根粉糊中,再调入蜂蜜,每日1次。常服。功效:主治高血压。
4、宝茶:
由普洱茶、菊花、罗汉果各60克。用法:三药共研制成粗末,用纱布袋(最好是滤泡纸袋)分装,每袋20克。每日1次,用上药1袋,以沸水冲泡10分钟,待温频频饮服。功效:养肝益肾,主治高血压。
七、高血压六单方
1、枸杞汤:
由枸杞的茎、叶克。水煎服。功效:镇定肝风,补精益气,是高血压患者的食疗佳品,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为适用。
2、鬼针草汤:
由鬼针草适量。用法:全草干品每次20-30克。鲜品每次50-60克。砂罐加水浸泡15-20分钟,文火煎熬,沸后立即离开炉火,冷却,每日午饭前服一大口(50-70毫升)。功效:主治高血压,症见耳鸣、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等。煎,服法同前。每日1次,服至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即可停药。
按:鬼针草又名盲肠草、脱力草,性平味苦无毒,有清热解毒、散淤活血、消痈之功。
3、臭梧桐汤:由臭梧桐15-30克,水煎服。适用于阴阳两虚病人。用叶及根皮入药,味苦性寒。功能降血压,祛风湿,截疟、疗高血压(单用水煎服),研粉,每服1-2克、日3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
4、青木香汤:即马兜铃根4·5至9克,水煎服。马兜铃苦寒,有清肺与大肠,降气、化痰、止咳喘作用。又有催吐、解毒、消肿作用。疗食物中毒,毒蛇咬伤,及热毒肿痛等。
5、地骨皮汤:由地骨皮30克,水煎服。地骨皮味甘性寒,解虚热和凉血作用。疗盗汗咳喘心烦口渴,滋阴降火。
《用药心得十讲》曰:滋阴与潜阳二药合用,对神经原性高血压,有良效。若分开单独用,降压效果均差。神经原性高血压,用附桂八味丸完全无效。然,对肾性高血压,附桂八味丸效果良好。单用六味地黄丸也很好。而单用附桂(附子、肉桂),基本无效。
育医者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