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系列桑叶

桑叶

—形态特征

桑科桑属植物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1-2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材性状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柄长1-2.5cm;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饮片性状

1、桑叶:呈碎片状,上表面呈黄绿色,略有光泽背面淡黄绿色或黄白色,叶脉突起,小脉交织呈网状,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2、炒桑叶:形如桑叶,表面褐黄色微焦。

3、蒸桑叶:形如桑叶,颜色加深。

4、蜜桑叶:形如桑叶碎片,表面暗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味甜。

用药部位:叶。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

化学成分:

本品含脱皮固酮、芸香苷、桑苷、槲皮素、异槲皮素、东莨菪素、东莨菪苷等。

功能与主治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主治: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

3、肝阳眩晕: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

4、目赤昏花: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甘润益阴以明目,故常用治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

5、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6、西医诊为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等属于风热表证者,传染性红斑症(第五疾病)、手足及口病、回归热等见有风热表证者,肺炎球菌性肺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未明示病原体者、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嗽等属于肺热或燥热伤肺者,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脑病变、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者,急性结膜炎、老视、老年期白内障等属于风热、肝火上炎或肝肾精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采收加工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方法

1、桑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2、炒桑叶:取生桑叶,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3、蒸桑叶:取桑叶放蒸笼内,下垫清洁细麻布,蒸1h,取出,晒干。

4、蜜桑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桑叶碎片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kg,用炼蜜25kg。

药理作用: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

毒理作用:将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囊内,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反应试验为阴性;体外试验对羊红细胞未见溶血反应。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桑叶注射液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10%桑叶注射液5ml,肌注,每日1-2次)的倍。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用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剂量,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d,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给予更大剂量,则对肝、肾、肺等产生变性、出血性损害。

—药膳食疗

桑叶荷叶粥

1、功效:降血压、降血脂、散淤血、解暑热。适用于高血压病、高血脂肥胖症所导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等。

2、原材料:桑叶10g,鲜荷叶1张,大米50g。白糖适量。

3、做法:将桑叶、荷叶洗净,先煎,再去渣,取上清汁,加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4、用法:温服,每日1-2次。

◆◆◆◆◆

临床应用

1、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治疗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粘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温病条辨》);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4、治疗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可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决明子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如扶桑至宝丹(《寿世保元》)。若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本品亦可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

相关配伍

1、桑叶配菊花:二药皆能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二者常相须为用,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

2、桑叶配桑枝:桑叶质轻性寒,能清泻肝火;桑枝苦平,能除风湿以止痛,利关节以治麻木。二药配伍,轻清发散,通达四肢。常用治肝风肝火郁滞于络所致之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对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关节疼痛亦常配用。

3、桑叶配黑芝麻:桑叶能清肝明目以治标;黑芝麻能补益肝肾精血以治本。二者伍用,具有滋阴明目之功。常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4、桑叶配苏子:桑叶能疏风清热,凉血通络;苏子能降气平喘。二者配伍,疏风清热,降气平喘。常用治肺热受风而致咳逆上气,吐痰黏稠,气喘,口渴等。

5、桑叶配枇杷叶: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宣肺止咳;枇杷叶降气肃肺,化痰止咳。二者配伍,共奏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之功。常用治风热燥火犯肺,宣降失职所致的咳喘,痰出不爽等。

6、桑叶配桑白皮:桑叶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白皮清泻肺热,降气平喘。二药合用,宣降肺气,清热止咳平喘。常用治风热蕴肺,咳嗽上气,痰黄或白而黏稠者。

鉴别用药

1、生桑叶与蜜制桑叶:桑叶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桑叶若蜜制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而疏散风热,淸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则多用生桑叶。

2、桑叶与菊花:桑叶与菊花皆味甘苦、性寒凉,归肺、肝经。都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用可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不足,目暗昏花。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善于清肺润燥,并能凉血止血,也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血热妄行的咳血、吐血、衄血等。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也可用于疮痈肿毒。

相关药品

桑姜感冒片、风热咳嗽胶囊、秋燥感冒颗粒、桑麻丸、天麻首乌片。

相关方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杏汤(《温病条辨》)、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扶桑丸(《寿世保元》)。

审核编辑:李广远

责任编辑:霍黎昕张彦峰

图文排版:寇小燕金栋杰买志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yl/8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