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起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非高血压莫属。从中医角度分析,肝阳上亢、肝火旺盛,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大家不禁要问
肝阳上亢、肝火旺盛跟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可以说,
它是多数高血压患者共有的体质特征。
一为什么说高血压与肝火旺有关系?
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脾气大而被惯称为“肝火”、“倔老头”。
其实,高血压患者的“肝火”,在中医理论里面有很丰富的内涵,“肝”(中医的肝不同于西医的肝,中医的肝是一个功能单位,西医的肝是一个器官)不单单是只有“火”,还有“郁”、“风”、“虚”等,和“肝火”是一个层级的孪生概念。患者了解这些,利于生活中“对症”调护,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高血压的初期或正常高值血压(也就是所说的高血压前期)期间的主要原理是肝气郁结。在中医理论里,肝主疏泄,喜条畅而不喜欢抑郁,能调节情志,亦能协助脾胃的升清降浊而利消化。
如果“肝”的功能正常,就一身气机畅达,心情舒畅,血行无阻,气血调达,血脉中的压力即血压也正常。但因为生活和工作的不顺畅,长期情志抑郁或经常躁怒,就容易使肝失条达,气机不利,郁结于体内,就会出现经脉郁滞,清阳不得升,清窍不利,则发展为高血压的“眩晕”,就是出现中医说的“肝气郁结”。
所以高血压早期的患者,往往没有高血压的典型的症状,而多有胸背胀满、心情不舒等为主要表现,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脏腑而出现其他表现,如木不疏土,可致脾失健运,转输不利的腹胀,清阳不升的头昏,浊阴不降的便秘;若肝气横逆犯胃,可致胃失和降而出现嗳气、反酸、烧心等。这是高血压“肝”的病态变化的第一个意思,也是“肝火”的前状态。
若“肝气郁结”日久不痊愈,就可以转化为“气郁化火”,临床上就可以见到急躁容易生气、面红耳赤、失眠心烦等,这个时候的变化,才是真正意义的“肝火”,这样的情况在高血压中比较多见,中医术语的名称叫做“肝火上炎”,可见,“肝火上炎”是由“肝气郁结”进一步演化而来的,是病情的进展。
到此为止,如果患者自身不知道生活调护,也听不进医生的劝告而忽略服药,“肝火”日久,又可以进一步病情发展而出现“劫阴”,出现本虚标实的“阴虚阳亢”;另一方面,火热易动风,出现“肝风内动”而表现“中风”证。阴虚阳亢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常见于高血压中期。
当然,高血压的中后期,还有很多的变化,如“阴阳两虚”等。
可见,无论是民间还是中医行家,把高血压比喻成“肝火”是有客观依据的,但是这里说的“肝火”,从专业的角度讲,有丰富的内涵和疾病的演化规律。如果用专业的术语来叙述的话,就复杂多了。知道这些,体谅医生的苦口婆心,更有力于呵护自己的健康。
因此,平肝降火,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个基本思路。
二肝阳上亢为什么会让血压高起来?
其实,这一点不难理解。肝阳上亢,本质就是肝气不再调达和顺畅。本来,肝气是维持人体各项机能运行的润滑剂。可是在这类患者身上,肝气不但不顺畅,不调达,反而出现了紊乱、横逆、冲撞。再加上肝阳化火、郁热内积,让这股逆乱之气愈发没有管束,导致气血阳热疾行,这才引发了高血压。可见,这类高血压患者体内,肝气已然在“造反”了。
三中医教您如何祛肝火
肝之阳气上亢时,人常常表现为面红目赤、头昏脑涨等,此时量血压,会发现血压升高。另外根据季节和脏腑、脏腑和血压的关系,中医对春季血压升高及血压上下波动的治疗,从平肝潜阳入手。
方法一:喝菊明茶
菊花6克,决明子3克,开水冲泡,当茶频饮,喝完可续水,每日1剂,一般连续饮用3~5天。决明子和菊花都是入肝经的良药,可以清肝火、潜肝阳,对眩晕、头痛、眼涨者有良好的效果。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胃寒的人不适合长时期的喝菊明茶,等到血压稳定的时候就能够停止喝了。
方法二:指掐脚背
在脚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有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冲穴,肝经的火气由此向上冲行。因此,点掐此处,可以起到降肝火、潜肝阳作用。用一侧手的拇指,按照逆时针的方向,点掐另一侧脚背的太冲穴,每次5分钟,每日2次,连续5日。肝经的火气降下来,异常升高的血压也就恢复正常了。
方法三:服中成药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杜仲、桑寄生、首乌藤等药物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等,每次10克,每日2~3次,连续1周。
最近提醒大家,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吃药的话,那么就不能够擅自的增加减少或者停止用药,平时更加需要注意日常保暖,要有好的作息时间,以防血压波动。
中医降压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根据中医的“平肝息风”理论,对人体上的太阳、百会、风池等穴位进行按摩,不仅可以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孪,而且能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一些高血压病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摸索出以下10种人工降低血压的方法。
1、呼吸放松法
这种做法是其它九种降压法的预备动作,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两眼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2、按摩百会穴
每个人的百会穴都位于头顶的正中央。你可用手掌紧帖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拍,每次至少做32拍。此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3、按揉太阳穴
用手指按着太阳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周为一拍,每次约做32拍。此法的作用在于清脑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
4、按摩风池穴
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的风池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需做32拍。其疗效是清脑提神,明目降压。
四其它清肝火小妙招
1,夏枯草荷叶茶
用料:夏枯草10克,荷叶12克。
制法:夏枯草和荷叶研粗末,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上10分钟即可。代茶饮,每日一剂。
2,龙胆菊槐茶
用料:龙胆草、菊花、槐花、绿茶各10克。
制法:将这些药物研成粗末,搅拌均匀,每次取30克,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毫升,闷泡半小时后即可沉渣服用。每日一剂,一天内分3次服完。
3,罗布麻钩藤茶
用料:罗布麻90克,钩藤90克,红枣适量。
制法:将罗布麻和钩藤研成粗末,每次用20克,加红枣10枚,放在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闷泡10分钟即可。代茶饮。每日一剂。
4,鲜芦笋粥
用料:新鲜芦笋克,红枣10枚,粳米克。
制法:将新鲜芦笋洗净切段,将红枣洗净,和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成粥,粥快成的时候加入新鲜芦笋段,小火继续煮5分钟即可服用。
5,香菇粥
用料:香菇25克,粳米克。
制法:香菇洗净,用温开水泡发片刻,将香菇切碎,将粳米淘洗干净之后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调入泡发香菇的温开水,改用小火煮到粥熟,粥将成的时候加入香菇碎末,拌匀,煮沸即可。
6,菊花蜜粥
用料:白菊花10克,粳米克,蜂蜜20克。
制法:将白菊花捡去杂质,用清水冲洗后晒干或者烘干,研成粗末。粳米煮粥,粥将成的时候加入菊花粗末,拌匀,小火煮到沸腾即可服用。服用前,加入少许蜂蜜调味。早晚分服。
7,石决明粥
用料:煅石决明30克,粳米克。
制法:将煅石决明打碎,放入砂锅,加水毫升,用猛火先煎1小时,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再加入毫升水,煮成稀粥。每日早晚温热服用即可。
8,茼蒿鸡蛋汤
用法:新鲜茼蒿克,鸡蛋清3个,香油和食盐各适量。
制法:首先用新鲜茼蒿加清水适量煮汤,汤好的时候加入鸡蛋清,稍煮片刻,用香油和盐调味即可。
9,荠菜荸荠芹菜汤
用法:荠菜克,荸荠克,芹菜克。精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将荠菜洗净切碎,荸荠刀切两半,去皮,芹菜洗净切成小段,下水焯一下。用少许植物油加热,下芹菜翻炒3分钟,加入荸荠和适量水,煮沸5分钟之后下荠菜,再炖沸两次,加入精盐和味精即可。每日分两次服用。
出诊~芊芝堂中医太原一店(劲松北路店):
刘化芊每周三、周四、周五出诊;
王美琴每周一出诊,主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
王永宏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出诊,主治颈、肩、腰、腿痛。
—、(刘化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