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是一个十分普及的大学专业,但如何让学生更有实力地融入市场的汪洋大海,则富有巨大的挑战性。上海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通过校企搭建无缝对接的“跨海大桥”,把学生引向水草丰茂的居所,经历了一系列有效的实践探索。
上海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铸跨海大桥,引学生出海
1
产教融合国际视野聚焦行业
企业需求与大学教学相融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这一基本认知,早在年开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时,就与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委托班”,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了校企融合的商业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积累,与上海的烟草集团、光明集团、百联集团、电气集团、联商网、无印良品、农工商超市集团、联华超市、第一食品、国美电器、华银日用品、同济生物制品、永辉超市、西郊国际、城市超市、盒马鲜生、杜玛科技、金都投资、意卡投资、企承众创空间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英国北安普顿、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米勒斯威尔大学、中国台湾大叶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交流生项目。聘请牛津大学阿兰·哈德森教授、美国左治亚州立大学国际商学院莫拉德·达克利教授为“海外名师”。聘请法国DervalResearch代戈全球研究公司主席、研究总监戴安娜·代尔瓦勒女士为“讲座教授”。所有这一切都为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开辟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学生通向社会的渠道正在不断延伸与拓宽。
以此为基础,本专业在校内推行了“师徒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专业导师在大学四年中全程互伴;在校外建立了“行业导师库”,让行业专家引领师生融入实践。并针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新四军”(新品类、新业态、新渠道、新服务)领域,率先联络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引领联合开发“营销专业人才行业准入通行证”,建立行业认可的“双证融通”机制,为学生融入新行业,铺设了一条条就业新通路。
2
注重能力思说写做实战教习
本专业经常与国内外大学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营销教学和实践的新动态。营销人要想掌握话语权,前提是要构建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从“营销目标→理论模型→动作分解→案例呈现”的路径,会想会说会写会做,呈现专业能力。可见,营销人要有足够的坚定、坚强、坚毅、坚信、坚韧,否则,就会被来自各个方面的“杂音”瓦解!要“够强势”,前提是要构建自己的方法论体系,用富有逻辑的方法论体系来体现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市场价值。
所以,“工具化”与“逻辑化”特别重要。要让学生懂得方法,方法中包含着逻辑,不同的逻辑会有不同的结论与选择。所以,本专业特别重视语言工具、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也形成了一套课堂教学(认知)、模拟实训(行为)、实战演习(竞赛)、顶岗实战(工作)相结合的教学逻辑设计。课堂教学、阅读写作、调查发现、竞赛演讲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中真正成才。
3
教做融合培养顺应创新引领
当代年轻学生,尤其是95后(国外称为“Z世代”),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既要迎合他们的心智,更要正确地引领他们的发展。上海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创建了“教、叫、交”合一的培养路径。
“教”是一个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叫”是指派学生去完成一项或多项实践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如利用联商网平台发布大学生调研成果,学生调研成果在行业平台发布,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促进,也是让大学生获得行业认可的有效途径;“交”是把来自企业实践中的困惑问题交给多个学生团队,让他们在市场中去寻找能够解决问题并能落地的方法和路径,并通过辩论,让企业对团队表现评分。
为此,专业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一是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自编创新创业系列教材,设置创新创业教学模块,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市场发现”调研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三是将企业引进校园,创建了“发现杯”创新实践大赛,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索新思路新策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战能力与沟通能力。
管理学院周勇教授感言:对人的培养,“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从教书转变为教学;要顺应学生心智,不要人为拔高人才培养规格;要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不要总是变花样玩概念,树人之道,在于恒久;要贴近行业实践,不要闭门造车,自以为是;要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一个选择就是创造的时代,让学生在试错中不断优化选择,不断磨练,才能到达水草丰茂的居所。
4
校园生活
(图1外教授课、互伴学生、与品类管理之父布莱恩哈瑞斯博士交流)
(图2校内综合实训)
(图3师生参与行业大会,教师荣获行业大奖)
(图4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
官微送福利活动获奖名单:
官方微博第位粉丝“Cinderell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