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开处方时,对有些特殊中药,会在药物的右上角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服法,药剂人员发药时也会对病人交代清楚其注意事项,那么今天就让小编给大家系统的介绍下中药的特殊煎服方法吧~
特殊煎法的目的和作用:
①先煎:介壳、矿石类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宜先煎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附子、乌头等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先煎45~60分钟,并按剂量大小注明煎煮时间,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例如:生石膏、代赭石、石决明、珍珠母、川乌、附子等。
②后下:久煎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或有效成分会被破坏的药物。
例如:薄荷、佩兰、藿香、砂仁、豆蔻等。
③包煎:对于粘性强、粉末、带有绒毛的药物,宜用小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同煎,可避免药液浑浊或刺激引起咳嗽。
例如:海金沙、五灵脂、蒲黄、车前子、旋覆花等。
④烊化:胶质药为避免入煎粘锅,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
例如:阿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⑤另煎:对于贵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药汁服用。另煎的药物一般亦需久煎。
例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等。
⑥冲服:对贵重而量小的药物或粉末药物,为避免浪费,一般均不进行煎剂,可用其他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散剂、丹剂、冲剂、自然汁等。
例如:三七粉、琥珀粉、川贝粉、芒硝等。
⑦泡服: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又少的药物。
例如:西红花、胖大海等。
⑧焗服: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多含挥发油,煎煮易丢失,方法是将其研粗末,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刚煎好的沸药液浸泡后服用。
例如:肉桂
除了煎法,服用中药也有很多讲究。服用方法对药效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面对各式各样的服用方法,我们到底了解了多少?
中药的服用方法:
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到60分钟服药,这类药物用以治疗肝肾虚证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物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较多地被吸收而起作用,不会因为受胃内食物的稀释而降低效果。
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到30分钟服药,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或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应该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发生中毒。
餐间服
在两餐之间服用,常用于治疗脾胃疾病或者用于攻下,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空腹服
凡滋补类汤药,应该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攻下或者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应该空腹服用。这样可以使得药物较快地进入肠道,保持较高浓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到30分钟服用,比如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服药后最好仰卧,如果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隔夜服
主要是指的是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温服
在药液不冷不热的时候服用。平和补益的药物均适合温服。
冷服
在药物冷却后服用。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适合冷服。
热服
在药液比较热的时候服用,解表药宜趁热服用,以达到发汗的目的。驱寒、通血脉药物也适合热服。
顿服
一次将药用完,迅速发挥药效者叫做顿服。多终于重病或者肠胃病患者,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比如通便、活血化瘀等药物。
频服
指的是分数次频频饮用或者含咽,治疗咽喉病、呕吐病、均应采用频服。这样会让汤药充分与患部接触,尽快见效。
冲服
贵重药或者芳香药,久煎影响疗效,有时要冲服。即先将药物放在杯中,趁热将药汤冲入,温浸片刻即可服用。肉桂、藏红花等药物用热水浸泡后应马上服用,以免长时间煎煮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或者受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