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家长课堂预备1班

国之风潮

—认识中医

学校艺术节的序幕缓缓拉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给同学们带来又一次国风国潮的洗礼。国风、国潮仅仅是一席长袍,一萧一剑,一钗一环的风尚和情怀吗?通过今天精彩纷纭的家长课堂,同学们了解到了这其中更广泛的内涵。

国潮以中国的古老传承为基础,集现代文明、时尚与格调于一体,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是东方美学和文化的淋漓展现。她包含了诗词、刺绣、旗袍、中国结、花鼓、花灯、剪纸、昆曲、变脸、京剧、秦腔.....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今天预备一班的同学就以认识中医的形式来了解国风、国潮。

沈若谷老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就中医药在各时代的发展,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给同学们做了生动的讲解。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又称汉医,在日本被称为“皇汉医学”。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能够各得其所,万物便可以生长发育。这一理论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具体体现在中医所倡导和阐明的“阴阳和合”,这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

中医药学是中医传统学说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科学可谓源远流长,在它漫长的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也对古中国的诗文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一些“中药诗词”和“中药文”风格独特,构思精妙。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既可以让人感受中医药文化韵味和文学性,也可以领略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

静夜思[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

这就是一首以中药入词,寄乡愁,念家人的古诗。

以此为引,沈老师根据节气时令配置了一副足浴中药,让同学们从触觉、嗅觉到切身体验来感受中医。

牛膝石决明茺蔚子赤芍当归干姜菊花钩藤

以毫升冷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惨入适量凉水,泡脚20分钟。

可降肝火,活血化瘀,改善睡眠。

同学们回家已经迫不及待去尝试了。

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课后感想吧。

作为中华文明中最灿烂辉煌的一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本草学,她伴随了中国近年的发展,像一根缝衣针,总能穿透朝代,完整的留给后人。就算新冠肆虐之时,她仍像金钟罩一样佑护着苍生。她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她记录了中华人民发明医药学的智慧结晶。她深刻地反映并记录着,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社会乃至百姓历代饮食的进程。

本草中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医药界跨入世界舞台的坚强后盾。国潮之下,舍她其谁。

此时的国潮并非横空出世,也不是简单的复古怀旧。她拥有着深厚的底蕴,内在的逻辑。需要的是我们以正确积极的心态来吸收和学习,并且发扬光大。

END

文字:李梓宣妈妈

图片:陶老师李懿城妈妈

编辑:预备一班临时家委会

审核:云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zy/5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