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灵枢·论勇》一篇讨论了人性情之勇怯在外部形态和内在脏腑的表现,分析了人有“勇”“怯”之分的缘由及在其诊断和治疗上的意义,认为脏腑机能决定人的性格,其中尤与肝胆等相关,外物只能影响一时的性格表露,不能真正改变勇怯之性等观点。其认识对当今治病养生仍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灵枢·论勇》对人之勇怯的认识《灵枢·论勇》云:“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非勇怯之分也”。“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说明能否忍受疼痛并非评判性格勇怯的标准,勇与怯不等于忍痛与不忍痛。前者属于“神”的范畴,后者指人的疼痛耐受程度,与皮肤肌肉质地有关。继而又云:“勇士者,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可见性“勇”来自脏腑坚实,气血充盛,情志调畅,其中与肝胆关系密切。“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骨曷)(骨亏)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说明了形体不足,脏腑虚嫩,神志低靡会导致性格怯懦。其中,肝的形质盛衰与胆的充盈与否是判断人之勇怯的重要标准。“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这句从酒的来历、特性及对人体气机的影响解释怯士之怒只是酒后一时的刺激,并非真正的勇士。《灵枢·论勇》指出了人之勇怯的性格不是神明幽附,不是天造地化,而是由人体本身的内在脏腑形气盛衰决定的,其中尤与肝胆胃的机能协调与否关系密切,从中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另外酒这一物品在怯懦者身上起到了可观的作用,即可逞一时之勇,但仍然不及真正的勇敢者,这表现出外物协助能使之发生量变,但酒并不能真正改变人的体格形质,因而这种量变积累不可能转化成为质变。2中医肝、胆与人体勇怯的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表明人表现于外的神志、性情活动与肝、胆有密切联系,善谋虑、善决断的性格特质可能由肝胆来参与调控。《灵枢·本神》亦云:“肝藏血,血舍魂”。朱震亨曰:“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条达情志,其志主怒,另肝藏血,调节血液运行。病理上,《灵枢·本神》有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可见肝的功能正常是人体气血运行正常的保障,也是形成正常人格和情志的前提条件之一。《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之三·胆府》载:“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表明胆的功能正常依赖于肝气疏泄,二者联系密切。《素问·六节藏象论》又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李杲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指出五脏之气的升发有赖于胆,而五脏藏神,故人体情志的外放与升发亦与胆的升发之性密切相关。可见,肝与胆共同参与了人体神志、情绪、性格等活动的调控。正如《类经·藏象类》所云:“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明确指出了“勇敢”是由肝胆的联合作用产生的。此外,勇怯的形成还与三焦气化、心行血主神志、胃主受纳腐熟等的功能正常与否有关,勇敢的人格特质应是以全身脏腑机能协调、气血充盛有余为基础而形成的。内在脏腑的气血盛衰表现于外在的人之性情勇怯,而观人之勇怯则可推知体内脏腑之盛衰强弱,这正是中医“有诸内必行诸外”及“司外揣内”原则的体现,同时也是《内经》“形神统一”观的具体体现。3临床运用现实生活中,胆小怯懦症多见于儿童、老年人,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严重缺乏自信,且多疑、敏感,不敢与人交往,甚至发展成为社交恐惧、自我封闭等。在临床上,短期的胆小怯懦症可以自愈,长期的较为严重的胆小症一般的疗法有心理疗法,如支持性心理疗法、人际心理疗法等;有体育疗法,增强体质及耐受力;有音乐疗法,影响大脑边缘系统。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怯懦者肝胆亏虚及心肾不足的情况较为多见,方剂宜用温胆汤、肾气丸、安神定志丸等,用药以益气养神为佳,如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远志、茯神、酸枣仁、龙齿等。下面摘录医案二则以说明胆小怯懦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1.平肝潜阳法治疗神浮胆怯案:史××,女,40岁,太原市某单位化验员。年4月16日初诊:久病体弱,每闻响动声则心悸不安,若遇惊吓则更甚。并有健忘,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眼糊,腰困痛,腰软憋胀,手足发烧,手指胀痛,口干口苦等症。稍事劳动,则出虚汗,浑身疲乏无力,食欲、二便尚好,月经正常(西医检查,诊为神经官能症)。舌尖红、苔薄黄,脉沉弱。此为肾虚于下,阳亢于上,神浮胆怯之证。治以镇静安神,养血补肾,并辅以平肝潜阳。处方:远志6克、龙齿15克、夜交藤12克、麦冬10克、地骨皮10克、川断10克、桑寄生12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石决明15克、白蒺藜10克、菊花10克、生龙牡各15克,水煎服。4月24日二诊:上方服四剂,心悸减轻,发作减少,眼睛清利,出汗减少。头晕,前额疼痛,耳鸣,多梦,腰脊肩困,脉转沉弦。拟上方熟地改生地12克,去生牡蛎。水煎服。4月28日三诊:服上方2剂,心悸,耳鸣、出汗等诸证均明显好转,仍有头晕,腰背烧困手出汗等证。脉已不弦,仍沉。改拟平肝潜阳之剂,辅以安神。处方:生白芍12克、石决明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10克、川芎10克、白芷6克、桑叶10克、龙齿15克、夜交藤12克、地骨皮12克、狗脊12克、川断10克、甘草5克、石斛12克,水煎服。5月4日四诊:上方服四剂,心慌,耳鸣,腰背酸痛等证均好转,唯到下午有时头晕,手心烦热,脉沉弱。上方加丹皮6克,继服四剂后,诸证转安。诸证渐安。嘱其劳逸结合,心情舒畅,善为调理,自可保证健康。医案2.清代医家王九峰治疗胆怯证:脉来劲数,按之则弦,不知喜怒,时多疑虑,则生惊恐,心胆自怯。惊则气乱,伤于心也,恐则精怯,伤乎肾也。心为君主之官,胆司中正之职,附于肝脏短叶之下。胆汁不满,肢冷不眠。所服之方,理路甚是。请原手调治,暂以十味温胆汤主治。可见,人之勇怯是人性格的外在表露,然而与人体内在脏腑气血机能密切相关,其中肝与胆一脏一腑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得到心、三焦、胃、肾等脏器的辅助支持,是人之勇怯形成的内在物质基础。若内在的脏腑机能旺盛,气血充沛有余,在外就能够表现出勇敢之性情,反之则会胆小怯懦。当今社会不论医家病家,都倾向重视身体形质上的健康,易忽视情志、人格上的问题。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定义健康时,特意将精神上的健全包含进去。中医认为内至五脏六腑,外至形体官窍,进而言之,再至人之情志、性情、人格等,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灵枢·论勇》对人之勇怯与内在脏腑关系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医这一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观,对临床辨治情志疾病、人格障碍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作者学校:湖南中医药大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