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滕镜淑“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医自古以来博大精深,9月25日正值“世界药师节”,半岛学生记者一行来到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体验小小药师,通过中草药小讲座认识了中草药实物标本,跟随大药剂师师一起动手包中草药,参观中医药文化长廊等,学生记者通过活动增长了中医知识,了解到了中医药文化,亲身体验到医师的工作辛苦。惊叹!医院的小白大褂之后,学生记者各个成为了“小药师”,跟着医师认识了很多常见的中草药,还学会了用小杆秤。“原来月季和牡丹也是我们常见的中草药,而且我今天还学会了区分它们,以后给妈妈送花的时候也不会买错了”。半岛学生记者刘雨昕告诉记者,通过本次体验活动,让她了解到原来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也学到了很多中医常识。在问答环节,学生记者踊跃发言,“为什么我们平常喝的中药是汤汤水水,现在看到的是药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半岛学生记者王雅杰问到,“那还有别的制作方法吗?”药剂科中药师高媛讲解到:“我们平常吃的中药都是加工熬制出来的,有的可以做成汤状有的可以做成膏状,就像我们平常吃的龟苓膏,阿胶膏这种。”通过问答环节,半岛学生记者又加深了对中医药的了解。新奇!常怀敬畏之心半岛学生记者张钰灵说到:“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杆秤称药材,我觉得好有意思,老师讲到杆秤比电子秤要方便许多,杆秤刻度精密,称完后方便包装,这是中医自古以来就用的,我觉得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这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蚯蚓叫地龙、海蛎子的壳叫牡蛎、鲍鱼的壳叫石决明,它们都可以入药,在古时候没有西医的时候,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诊断,哪怕是同一病症,每个人的用药都是不一样的,我特别钦佩“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半岛学生记者庚尤雅说到。半岛学生记者葛宸赫告诉记者,走在总面积不到平米的中医药文化长廊的那一刻,能够了解中医药发展史、中医药特色疗法、中草药及器具实物、中医养生知识,这里的体验感真好。半岛学生记者刘珈含认为:“中国是医疗大国,拥有浓厚的中医文化,长大以后励志成为一名中医,将中医文化传承下去,要帮助更多的人解决病痛的折磨”。今天是世界药师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很开心能够接待半岛学生记者参与本次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半岛学生记者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医文化,看到半岛学生记者认真参与活动的样子,好奇而兴奋的提问,我相信在半岛学生记者的笔下,会将中医文化普及给更多人,传播大众,服务大众。医院团委委员、健康教育基地宣讲员王晓昆说到。据了解,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文化健康教育基地创建于年,年正式启用,分为中医药文化健康讲堂、中医药自制剂展示区、中医外治法展示区、中医药文化长廊和中医特色体验区等部分。荣获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医院等荣誉称号。中药自制制剂展示区展示的是集团院内自行研发的中药制剂;黄连膏、暖脐膏、三黄水、双花茶等家喻户晓的中医药代表型产品,甚至远销至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国家。中医外治法展示区展示了包括古典针刺、督灸脐疗、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穴位埋线等20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特色体验区位于治未病科,也是岛城最大的治未病中心。针对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