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疏肝柔肝平肝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885956.html

疏肝、柔肝、平肝是针对肝之不同病变状态的治疗方法,各自有着明确的适应证。只有弄清三法的准确含义及内在关联,才能恰当应用。

疏肝——木郁达之

疏肝也称疏肝理气、疏肝解郁,是遵循“木郁达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而确立的治疗肝气郁结的方法。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职司疏泄,维系着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通畅,调节着精神情志活动,促进着脾胃的受纳与运化,主司着气血运行,还影响着水液代谢。因此,一遇违心拂意,或抑郁,或恼怒,即可致肝气不舒,疏泄不及则为郁,久不释怀则可成为多种病变的基础,进而病变丛生。临证除见与肝气郁结本身的症状外,如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等,还可见“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西溪书屋夜话录》)。如犯胃乘脾则可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阻碍气血运行则可致头、胸、胁、乳房、脘、腹等多个部位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等。上述过程舌象或少有异常,脉象则以弦为主。治疗常用药物有柴胡、青皮、川芎、枳壳、香附、郁金等,方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七气汤等。

柔肝——非柔润不能调和

柔肝也称养肝,是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肝主藏血,一方面可濡养自身,制约肝之阳气,维持肝之阴阳平衡,保障疏泄正常行使;另一方面可调节血量,根据脏腑需要加以调配,尤其对月经及胎产起重要作用。因此若素体阴虚,或肾阴亏耗,或久病失养,则可致肝之阴血不足,临证可见视力减退、二目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肢体麻木、脉弦细等。对此,《类证治裁》指出:“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叶天士也认为:“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养肝之体,即可以柔肝之用”,并提出了柔肝三法——柔肝解郁、柔肝通络、柔肝舒筋。治疗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等,常用方选一贯煎。

平肝——体阴用阳

平肝是治疗肝阳上亢的方法。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主升、主动。肝之体用之间常常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血运畅达,藏血才有保障;藏血正常,肝血充足,肝体得养,其疏泄始能行使。因此,肝用太过往往因于肝体不足,其表现每呈肝阳上亢。由于精血互生,因而当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或久病失养,致肾阴亏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而可致肝阳上亢,临证可见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颧红、五心烦热、消瘦、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当通过滋阴而平肝潜阳,方选镇肝熄风汤等。此外,肝气升发过度,郁火上逆也可致肝阳上亢,临证可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当通过清肝而平肝潜阳,方选天麻钩藤饮等。平肝重在压抑、制约,常用药物有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代赭石、罗布麻、刺蒺藜等。

注:本文原作者为朱光;中药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相关阅读:

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乙癸同源,肝肾同源,精血同源

解郁振雄汤治疗肝郁肾虚型阳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ly/5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