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眼科之聚星障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聚星障

  本病是黑睛上聚生多个细小星翳眼病。见于《证治准绳·七窍门》。多因外感风邪。或热病后,或慢性疾病导致正气虚衰,或月经不调等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下发病。可单眼为患,亦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本病传变较速,贵在早治,若拖延日久,不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甚则变生花翳白陷、凝诣翳等证。愈后遗留瘢痕翳障,影响视力。

  本病需与凝脂翳初起相区别。凝脂翳初起,虽生翳如星,但形状较大,多单个存在,且迅速扩大加深,翳如凝脂,每兼黄液上冲,与本病是不同的。

病因病机

  1.风热或风寒之邪外侵,上犯于目。

  2.外邪入里化热,或肝热内蕴,复受风邪,风火上攻黑睛。

  3.脾虚蕴积湿热,熏蒸黑睛。

  4.素体肝肾阴虚,或热病后阴津亏损,虚火上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初起,自觉眼内沙涩疼痛,或畏光流泪。抱轮红赤或红赤不明显;黑睛猝起翳障,状如针尖,或如称星,颜色灰白或微黄,数颗或数十颗不等,或齐起,或先后渐次而生。其排列形式不一,可散漫排列如云雾状,可联缀成串,呈丝缕状,亦可纡曲融合呈地图状。若病情严重,可向深部发展。一般不作脓,但病程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辨证需注意全身证候与局部症状综合分析。属风寒、风热者多兼表证;属肝火炽盛者每见口苦口干,舌红脉数,眼部症状较重;属湿热蕴蒸者多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兼见头重胀,胸闷口粘,舌苔厚腻;阴虚火旺者病情亦多缠绵,但无湿热之象,却有阴精不足之证。

  (二)论治要点

  本病常因外感风邪所致。且肝经伏火、湿热熏灼、久病耗阴等因素所致者,又易兼挟风邪,所以治疗本病,应注意祛风药物的运用。更应审病因、别脏腑,随证情治之。病势急骤者以外受风邪或肝火炽盛者为多,病情缠绵或反复发作者,以湿热蕴蒸或阴虚火旺为多,或为正虚易受风邪而然,临床须辨虚实寒热,耐心调理,方可获效。外治以解毒疏风,退翳明目为主,内治以疏风、清热、散寒、化湿、滋阴诸法为治。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外感风热:

  证候:黑睛星翳,翳色灰白,白睛红赤,羞明隐涩,恶风发热,或头痛鼻塞,眉骨疫痛,咽痛溲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

  方药:银翘散合羌活胜风汤

  金银花10g、连翘10g、淡竹叶10g、荆芥10g、牛蒡子10g、淡豆豉10g、薄荷6g(后入)、桔梗10g、芦根10g、柴胡10g、黄芩10g、川芎10g、防风10g、白芷10g、甘草6g。

  (2)外感风寒:

  证候:黑睛星翳,白睛微红,羞明流泪,恶寒重发热轻,或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发散风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合四味大发散

  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炒枳壳10g、荆芥10g、茯苓10g、防风10g、桔梗10g、川芎10g、麻黄10g、蔓荆子10g、甘草6g。

  (3)肝火炽盛:

  证候:星翳渐次加深扩大,眼睑红肿,白睛混赤,星翳色黄,团聚一片,羞明流泪,口苦口干,渡赤短少,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石决明散

  龙胆草10g、炒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10g当归、10g生地黄10g、石决明30g(先煎)、赤芍10g、青葙子10g、木贼10g、甘草6g。

  (4)湿热蕴蒸:

  证候:黑睛星翳,睑肿目赤,翳色微黄滞,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兼见头重且胀,胸闷不舒,口粘而腻,黄便溏,舌红苔黄而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10g、滑石10g(先煎)、白蔻仁10g、苍术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厚朴10g、白通草10g、淡竹叶10g、薏苡仁30g、半夏9g。

  (5)阴虚邪留:

  证候:患病日久,或热病后期,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眼内干涩不适,头晕耳鸣,舌红乏津,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散邪。

  方药: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10g、山茱萸15g、淮山30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炒枳壳10g、牛膝10g、当归10g、羌活10g、杏仁10g、防风10g。

  2.外治:

  (1)局部滴用龙脑煎,或用点眼秦皮煎滴眼。

  (2)瞳神缩小者,酌用扩瞳剂。

  (3)用板蓝根,大青叶、野菊花、千里光、秦皮、银花等煎水,作湿热敷。

  (4)后期遗留瘫痕翳障者,可点用犀黄散。

  3.针灸疗法可选用睛明、四白、丝竹空、攒竹、合谷、足三里、光明等穴,每次取局部1~2穴,远端1~2穴,视病情用补泻手法。

  (四)临证权变

  本病因风邪外袭者,除视风热,风寒施治外,可酌加木贼、蝉蜕、密蒙花等以增强退翳之功。对火毒炽盛者,可选加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以增强解毒之作用。若大便秘结者,加用大黄、芒硝之类。若痰热上扰者,可酌加贝母、竹茹、前胡等。若患者久病气阴不足者,可加党参、麦冬益气生津。虚火甚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此外,均可选用菊花、蝉蜕等以增加退翳明目之效。

调护

  起居有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外邪侵袭。勿过食炙煿五辛,肥甘厚味。久病者注意调养,增加营养,耐心治疗。注意眼部卫生。

应用例案

  邱××,男,41岁,初诊于年9月26日。双目发红将近一月,干涩昏花,多泪而痛,黑睛星点小如针锋,弥漫一片,瞳神被蔽,故而视物不明。舌淡红,脉浮数,症属风热上扰,治以驱风散热。羌活胜风汤四剂。

  二诊:红退,星点依旧,咳而多痰,口苦咽干,舌苔微黄而腻,当以祛痰清热。温胆汤加象贝、花粉、黄芩、三剂(以后又服三剂)。

  四诊:黑睛星点已退,目视恢复,眼尚感干涩,盖椒粟为患,须轻轻开导。温胆汤加象贝、杏仁,五剂。(姚清和:《眼科证治经验》)

  按语: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张爱强、符鑫

校正:郑东英

编辑排版:符鑫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ly/5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