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十一游学丨从泉州回望宋元中国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

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第一

▲由宋元时期的泉州出发,是一个广袤的海上世界。制图/莫奈

古老木船与波斯文石碑

定格了这个大陆文明的边陲

连绵千年的海洋文化与文明

茶叶与瓷器

将中国与世界联结

多元宗教

在这里和谐共生

古厝洋楼、院落茶香、海岸渔女……

它是闽南文化集大成者

也是一座烟火气十足的城市

我们很幸运

邀请到5位不同领域的专家

带我们触摸

泉州的古往今来和遗产古址

▲如今的泉州海岸线,依然良港遍布,水阔天长。图/视觉中国

一沙一世界一城一千秋

博雅少年们将在这里

读懂泉州

读懂中国

读懂世界

博雅十一游学·中国古代名城系列

福建泉州

海上丝路起点众神之城

.10.02~10.06

5天4晚

15人成团,25人满员

7岁以上亲子家庭或

9岁+独立青少年

立即扫码占座??

背山面海,是泉州最大的特点。优良的海港条件,让泉州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港口。

唐代,它是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代,泉州超越广州,为皇室提供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年收入。在元代,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结在一起。

▲《奉使琉球图卷》局部图中的泉州港

今天的泉州,不像厦门一般门庭若市,也不及福州的政治地位,经济和文化发展却毫不逊色——它是福建GDP总量最高的城市,也是闽南文化的集大成者。

▲红色大厝是泉州老城的典型景观。图中路口处为年仿照宋元建筑风格重建的朝天门。摄影/陈英杰

本次游学,我们将听着具有中原古官话特点的闽南语,围绕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去寻找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用茶叶与瓷器为海上丝绸之路做注解,了解古代跨海大桥与福船的制作工艺,欣赏多元融合的宗教艺术,以闽南独特的民俗与独特的建筑样式联系古今闽南。充分感受闽南文化中蕴含的多元性、独特性、包容性。

▲中山路是泉州最早的商业街,这里保留了大量的老式建筑.

游学目标

认知

和5位专家了解海上丝路和古港口

记录

行走中记录、描绘、解读闽南文化

体验

体验闽南民俗、茶文化、客家文化

传承

感知文化价值,做文化传承者

▲《乘风破浪的姐姐·泉州站》中,南音传承人与闽南民谣乐队同场演绎,让现场嘉宾赞不绝口。

博雅十一泉州游学日程

日期

上午

下午

晚上

D1

全天接机、接站

集合开营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福建南音

夜宿华侨大厦

D2

当日主题:走进海上丝绸之路

开元寺、清净寺

万寿塔:古泉州港航标

晋江传统建筑街区

夜宿华侨大厦

D3

当日主题:海丝贸易之茶叶与陶瓷

安溪铁观音茶山

寻访德化白瓷

闽南传统大厝泉州美食

夜宿安溪

D4

当日主题:海岸文化

泉州海岸线

潮间带生物

闽南渔民生活

福建惠安女

夜宿华侨大厦

D5

返程日

注:实际行程可能根据天气等因素做临时调整。

导师团队

王连茂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秘书长,《海交史研究》副主编。合著有《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泉州、台湾张士箱家族文件汇编》、《重返光明之城》等。

刘平一

中央广播电台《中华之声》签约嘉宾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

郑炯鑫

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著有《东方瓷圣何朝宗》、《从“泰兴号”沉船看清代德化青花瓷器的生产与外销》、《17—18世纪德化窑生产的西洋瓷器及其对欧洲瓷业的影响》等专著和论文。

袁老师

茶学专家,任教于高校。

陈欢喜

南音传习人,樂咖映画主理人,泉府印象南音顾问。跟随梨园戏国家一级演员吴艺华学习梨园戏,饰演第十四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雪梅教子》“商辂”一角。曾获全国大学生音乐双创大赛三等奖;福建省艺术节一等奖;《话仙话仙之非遗南音》获得东方创意之星铜奖。

招募说明

日期:.10.2-10.6

集合/解散地:泉州

活动时间:5天4晚

适合人群:7岁+亲子家庭,或9岁+独立青少年

招募人数:15人成团,25人满员

游学费用:原价

元/人

优惠政策:老营员或两家同报:元/人

费用包含:

交通:接送机,行程内大巴

门票:行程中所有门票

餐食:自助早餐+丰盛特色正餐

住宿:4晚4星标准酒店住宿

服务:专家讲师与全程领队服务

保险:出行保险

费用不含:

单住需补单房差(联系客服了解)

往返大交通费用

游学过程中其他个人消费

报名

扫码添加豆子老师咨询,或拨打:

游学主题

背景阅读:泉州港发展简史

滑动看详情??

放眼整个中国,能够称得上对世界有所影响的城市并不多。泉州有幸成为了其中之一,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

在极长的一段历史中,泉州城只能说是平凡得毫不起眼。自秦朝设立闽中郡开始,泉州这片土地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断被划分给不同郡县。

自有西晋永嘉之乱起,大量晋民南迁避乱,来到泉州沿江而居,晋江也因此得名。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促进了东南沿海的开发和繁荣。再经隋唐的稳定发展,为商品寻找销路,排上了主政者的日程。

大陆另一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正在崛起。阿拉伯帝国正值阿拔斯王朝统治,那里不断有船队前往东方,收购丝绸、瓷器等等手工艺品,是“中国货”的最大买主。他们从中国的南海之滨登陆,寻找最有价值的货物,填进商船空空荡荡的肚子。

往来不绝的船队,使得中国大多数港口应接不暇。中国的商品不愁销路,愁的是在何处交易。北宋元佑二年(公元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泉州作为官方贸易港口的地位正式确立。泉州的崛起可谓是占尽了天时。

南宋偏安东南一隅,失掉了大片土地的宋皇室,急需海外贸易的税收来支应巨大的开销。这时,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与相邻的明州(今浙江宁波),都有成为贸易大港的潜质。泉州眼看着刚刚取得的优势就要溜走。不过还好,泉州也占尽了地利。

泉州地处福建省南部,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加上没有寒冷的冬天,建设港口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唐宋时期的中国,以及阿拉伯、东南亚等地的造船技术已足以应付远洋行船。但是,商人们都希望缩短航行距离,来尽量降低风险与成本,将利益最大化。对这些客商来说,前往临安与明州,要多行驶3个月之久,实在不划算。况且,福建-琉球航路开辟并日趋成熟。

泉州一港可以同时承接西南(东南亚-阿拉伯-非洲-西洋)、东南(台湾-琉球)、东北(高丽-日本)三条航线。泉州之地利,无人能比。

山多田少,大量福建人逃离土地,下海谋生,对所谓“农本商末”的说法嗤之以鼻。泉州人有极重的乡土观念,有同乡帮扶,越来越多的人出海经商。在封建社会里,他们这群人的叛逆,正是泉州崛起的人和。

此后,泉州为宋朝皇室提供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年收入。超越广州,在元朝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结在一起,也都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时至明清,泉州港虽然开始衰落,但泉州的对外交流仍有增无减。

主题1海上丝绸之路

本次我们选择泉州作为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切入点,透过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结合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宗教遗迹,海安航标、古代大宗出口商品等,去了解10-14世纪的泉州,窥见其港口设施、便利的海陆联通、发达的外销商品、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完善的海洋贸易管理机制。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设有“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位于开元寺内)以及“海外交通民俗文物”等7个分馆。这里陈列了数百方宋元时期的石刻,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多艘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

▲泉州海交馆的石刻,充分反映了元代东南沿海与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往来。

▲泉州海交馆陈列的明代德化白瓷代表作“渡海观音”。

宋代古船与造船技术

说到海上丝绸之路,不能不提的便是船舶与造船技术。千年来,数不清的大船出入泉州港,通过海路沟通着世界。每一艘船都承载着无尽的荣光驶向大海,也向我们展示着那个时代中国人驾驭海船和驰骋于浩瀚海域的能力,以及通过海洋促进各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风采。

滑动看详情↓

我们通过开元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中陈列着宋代木船,能够看出当时穿体主要结构,并可以了解当时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

古泉州港海上航标:姑嫂塔

古代航海船只不配备GPS导航和电子地图,当船只近港,只能靠沿海标志物作为判断依据。而位居泉州市制高点的姑嫂塔,就自然成为海上行船航标的不二之选。

▲曾作为泉州港航标、可俯瞰泉州的姑嫂塔

姑嫂塔也叫万寿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建在花岗岩风化岩壳之上,很有“镇守东南”的风骨。

主题2海丝大宗出口商品——铁观音和德化白瓷

茶叶与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好的注解。两宋时期,泉州港是国内外进出口商品最大的集散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发达,万国商船从九日山下起航,携带丝绸与陶瓷、茶叶等商品,展开海外贸易。

宋元时期,随着泉州对外贸易的繁荣,茶叶外销兴盛,陶瓷业发展迅猛。德化窑生产的白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北宋泉州设市舶司,德化陶瓷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开始销往越南等东南亚临近地区。南宋,德化瓷器由荷兰人贩运至欧洲。明代,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数次在泉州起锚,德化瓷器是船队装载的主要货物之一。

▲南海I号沉船出土的部分德化窑瓷器

海上茶叶之路始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期,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已成为乌龙茶的最主要集散地。原产于泉州安溪的铁观音,便是乌龙茶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时至今日,仍然广受饮茶者青睐。我们将前往安溪茶叶研究所,在老师的指导下辨别茶叶,了解手工制茶,并参与制茶过程。

▲安溪茶山半手工铁观音制作过程

▲体验采茶主题3多元融合的宗教艺术

在泉州,神祗与世人为邻。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30多种教派在这里留下痕迹。

西街附近,方圆不过即公里,并列着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清净寺,道教的关岳庙,还有儒家孔子文庙以及妈祖的天后宫。

三分山、六分海、一分田的泉州人,信仰一切能够使其生存下去、生活下去。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生,造就了这座独一无二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婆罗门教、印度教风格融合的开元寺

▲开元寺的东西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因其规模大和“桑莲、云草”的盛名而居闽中诸寺之冠。南宋时期在开元寺的东西两侧建了两座石塔,即镇国塔(东塔)和仁寿塔(西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精致丰富的浮雕闻名。

多年来,开元寺多次重修、增建,不断融合其他宗教艺术,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痕迹,也能发现基督教艺术的影响。

泉州开元寺既是一座多元艺术的宝库,又是泉州信仰的延续。时至今日,开元寺的香火依旧旺盛,朝拜的人们依旧虔诚。

与阿拉伯往来的见证:清净寺▲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

自唐朝起,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汇集于此,特别是来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商人聚集在泉州,他们与泉州先民和睦相处,造就了历史上最为开放、包容和发达的泉州城。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宗教艺术。

如今,泉州城里仍矗立着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清净寺。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清净寺正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一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闽南特色建筑群:五店市

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泉州晋江城区的起源地。唐开元年间,今天的晋江青阳就有“五店市”之称。这里独具闽南特色红砖古厝、中西合璧的洋楼等建筑群,横跨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它们掩映在高大的楼宇之间,在历次城市改造建设中得以幸存。

▲五店市汇聚了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建筑群主题4古老的民俗文化

泉州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音乐"活化石":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弦管”和“南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更是南音的起源地与发祥地。

自清代以来,南曲的民间社团对南音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泉州、厦门、晋江和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古官话的唱腔,与韩熙载夜宴图相同配置的乐器,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主题5海岸生态和“惠安女”

▲泉港区山腰盐场,正在晒盐的惠安女(倒影)。摄影/丁子翔

泉州作为一座港口城市,除了拥有优良的海港,也拥有优质的海岸线。从泉州老城区乘车大约1小时,就可以到惠安的海边。海滩没有被过渡旅游开发,风光绮丽。每当退潮,潮间带上就会露出各种小生物。

▲潮间带的小海葵和寄居蟹

在隐蔽的海岸礁石上,尝尝能看到低头“劳作”的阿姨们,她们就是与蟳蜅女、湄洲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的惠安女。尽管物质的供给已经不需要她们完全靠海为生,但她们仍然继承着世代的传统——亲手获得给养了沿海渔民的美味。

▲傍晚的惠安海边,海浪拍打着被圆润的岩石点缀的沙滩

泉州人生活精致考究,环境雅致的闽南餐馆就是这种精致的体现。我们为大家在泉州老城精心挑选和试吃了多家闽南风味餐厅,不仅就餐环境各具特色,菜品也丰富可口——泉州是值得用舌头去体会的城市。

▲惠安海岸餐厅

??????

博雅十一游学·中国古代名城系列

福建泉州

海上丝路起点众神之城

.10.02~10.06

5天4晚

15人成团,25人满员

7岁以上亲子家庭或

9岁+独立青少年

立即扫码占座??

点击原文,了解夏令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ly/9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