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决明子

决明子Juemingzi

决明子——豆科Leguminosae.

经文

决明子,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生川泽。

本经要义

味咸平:与现代教科书和《药典》记载不符,《临床中药学》:“决明子,苦、甘、微寒。归肝、大肠经”。《药典》年版:“决明子,甘,苦,微咸。归肝、大肠经。”经文言性平,味咸。性平为正性。但无论从其功效上,还是用口尝,均无咸味之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青盲:青者黑也,盲者,不明,瞎也。指眼睛正常,目中无他病,瞳子黑白分明,而视物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病诸候·目青盲候:“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障,是腑脏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是之谓青盲。”又,睛盲有翳候:“白黑二睛,无有损伤,瞳子分明,但不见物,名为青盲”。

目淫:“目”,《说文》:“目,人眼也”,人体五窍之一。“淫”,浸淫。《说文·水部》:“淫,浸淫随理也。”溢满,浸润,属眼睛急性炎症性病变。

肤赤:“肤”,皮肤,此处特指眼睑皮肤。“赤”,红色,指眼睑皮肤发红。“肤赤”:指眼睛周围皮肤发红。属眼睑皮肤急性炎症性病变,如结膜炎、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等感染性疾病。

白膜:“膜”,即翳膜。眼睛被白膜遮挡。白膜有两解:①指球结膜炎,如翳状胬肉,或病毒性角膜薄翳,角膜白斑。②相当于晶状体混浊,即白内障之类疾病,有谓“血丝色淡而稀疏者称白膜”。

眼赤痛,泪出:即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流泪。

益精气:“益”,有益,增益。精光,光明。“益精气”,使眼睛明亮。

轻身:决明子,药性平和。从古至今,在食疗方面应用广泛,可泡茶饮,可做药枕,对于虚实目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便秘等均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使人强健。故云:“久服精光,轻身。”

药物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收载: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obtusefoliaL.小决明CassiatoraL.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

拓展阅读——鉴别要点

决明子略呈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临证鉴别用药

1.决明子、夏枯草 决明子、夏枯草均能清肝明目,然决明子即治肝热上炎所致之目赤肿痛,又能治风热所致之目赤肿痛,尤为伴有便秘时用之最良;夏枯草仅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并在伴有头痛眩晕时用之最宜。

2.石决明、草决明 石决明与草决明,一字之差。石决明为鲍科动物九孔鲍、皱纹盘鲍等多种鲍的贝壳。石决明,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效,但以重镇潜阳、平肝息风为其所长。草决明功似石决明,但力逊;然风热目疾者多用之,并且有润肠通便之能,故高血压兼有便秘者用之最宜。

拓展阅读——决明子养生保健功效

决明子单味炒后打碎,泡开水当茶频饮,酷似咖啡味,故又称之为“中国咖啡豆”,对长期便秘者尤为适宜,能清热明目,降脂降压,并能抑制血清胆固醇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即能润肠通便,又能消食健胃。

Hello,伙伴们长按







































白癜风诚信企业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pz/1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