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平肝熄风药
1.含义: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平肝熄风药。
2.性能功效:本类药物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类药物及矿石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之主要功效。部分平肝息风药物以其质重、性寒沉降之性,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降逆、凉血等作用,某些息风止痉药物兼有祛风通络之功。
3.适用范围:平肝息风药主要用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部分药物又可用治心神不宁、目赤肿痛、呕吐、呃逆、喘息、血热出血,以及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痹痛等证。
4.分类:平肝息风药可分为以平肝阳为主要作用的平抑肝阳药和以息肝风、止痉抽为主要作用的息风止痉药二类。
5.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故当注意使用。用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6.平肝熄风药的配伍
(1).僵蚕配全蝎相须为用治疗口眼歪斜,如牵正散。
(2).天庥配钩藤二药均能平肝,相须为用常用于治疗肝火上攻或肝阳上六之头胀头痛。如天麻钩藤饮。
7.平肝熄风药的相似功效比较
(1).石决明与决明子二者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皆可用治目赤肿痛、翳障等偏于肝热者。然石决明咸寒质重,凉肝镇肝,滋养肝阴,故无论实证、虚证之目疾均可应用,多用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青盲等;决明子苦寒,功偏清泻肝火而明目,常用治肝经实火之目赤肿痛。
(2).珍珠母与石决明二者皆为贝类咸寒之品,均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治肝阳上亢、肝经有热之头痛、眩晕、耳鸣及肝热目疾,目昏翳障等症。然石决明清肝明目作用力强,又有滋养肝阴之功,尤适宜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青盲等目疾,及阴虚阳亢之眩晕、耳鸣等症;珍珠母又入心经,有镇惊安神之效,故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神志疾病多用之。
(3).龙骨与牡蛎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然龙骨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力优于牡蛎;牡蛎平肝潜阳功效显著,又有软坚散结之功。
(4).代赭石与磁石均为铁矿石类重镇之品,均能平肝潜阳、降逆平喘,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及气逆喘息之证。然代赭石主入肝经,偏重于平肝潜阳、凉血止血,善降肺胃之逆气而止呕、止呃、止噫;磁石主入肾经,偏重于益肾阴而镇浮阳、纳气平喘、镇惊安神。
(5).珍珠与珍珠母来源同一动物体,均有镇心安神、清肝明目、退翳、敛疮之功效,均可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宁及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及湿疮溃烂等患,然珍珠重在镇惊安神,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宁、惊风、癫痫等证,且敛疮生肌力好;珍珠母重在平肝潜阳,多用治肝阳上亢、肝火上攻之眩晕,其安神、敛疮作用均不如珍珠,且无生肌之功。
(6).钩藤、羚羊角、天麻均有平肝息风、平抑肝阳之功,均可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然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用治小儿高热惊风轻证为宜;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除用治热极生风证外,又能清心解毒,多用于高热神昏,热毒发斑等;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钩藤、羚羊角,但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证,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且能祛风止痛。
(7).蜈蚣、全蝎皆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8.具体药物
I.平抑肝阳药
药物
药用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石决明
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鮑、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咸,寒。
归肝经。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煅决明收敛、制酸止痛、止血。
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专入肝经,为凉肝、镇肝之要药;
②.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③.胃酸过多之胃脘痛;
④.外伤出血。
煎服,6-20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珍珠
甘,咸,寒。
归心、肝经。
安神定惊
明目消翳
解毒生肌
润肤祛斑
①.心神不宁,心悸失眠;
②.惊风癫痫;
③.目赤翳障,视物不清;
④.口内诸疮,疮疡肿毒,溃久不敛;
⑤.皮肤色斑。
0.1-0.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珍珠母
咸,寒。
归肝、心经。
平肝潜阳
镇静安神
明目退翳
燥湿收敛
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②.惊悸失眠,心神不宁;
③.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④.湿疮瘙痒或溃疡久不收口,口疮等症。
水煎,先煎,10-25g。
脾胃虚寒及孕妇慎用
代赭石
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苦,寒。
归肝、心、肺、胃经。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②.呕吐,呃逆,噫气;
③.气逆喘息;
④.血热吐衄,崩漏。为重镇降逆要药。
煎服,9-3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降逆、平肝生用,止血煅用。
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牡蛎
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咸,微寒。
归肝、胆、肾经。
重镇安神
潜阳补阴
软坚散结
收敛固涩
煅牡蛎
制酸止痛
①.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②.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③.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④.自汗盗汗,滑精遗精,崩漏带下;
⑤.胃痛泛酸。
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罗布
麻叶
甘、苦,凉;有小毒。
归肝经。
平肝安神
清热利尿
①.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②.水肿,小便不利。
刺蒺藜
辛、苦,微温;有小毒。
归肝经。
平肝解郁
活血祛风
明目止痒
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②.肝郁气滞,胸胁胀痛,乳闭胀痛;
③.风热上攻,目赤翳障,为祛风明目之要药;
④.风疹瘙痒,白癜风。
孕妇慎用
II.息风止痉药
药物
药用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
注意
羚羊角
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咸,寒。
归肝、心经。
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清肺热
①.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为治惊现抽出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②.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③.肝火上炎,目赤翳障;
④.温热病壮热神昏,温毒发斑;
⑤.痈肿疮毒;
⑥.肺热咳喘。
煎服,1-3g;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牛黄
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
苦,凉。
归心、肝经。
清心豁痰
开窍醒神
凉肝息风
清热解毒
①.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②.小儿惊风,癫痫发狂;
③.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钩藤
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甘,凉。
归肝、心包经。
清热平肝
息风定惊
清热透邪
定惊止搐
①.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②.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
③.小儿惊啼、夜啼,感冒夹惊。
煎服,3-12g;入煎剂宜后下。
天麻
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甘,平。
归肝经。
息风止痉
平抑肝阳
祛风通络
①.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破伤风;
②.肝阳上亢,眩晕,头痛,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
③.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为“治内风之圣药”。
煎服,3-10g。
全蝎
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辛,平;有毒。
归肝经。
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①.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
②.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③.风湿顽痹;
④.顽固性偏正头痛。
煎服,3-6g。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蜈蚣
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辛,温;有毒。
归肝经。
息风镇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①.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
②.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③.风湿顽痹;
④.顽固性偏正头痛。
煎服,3-5g。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僵蚕
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息风止痉
祛风止痛
止痒
化痰散结
①.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
②.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③.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④.痰核瘰疬,发颐痄腮。
煎服,5-10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地龙
锯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咸,寒。
归肝、脾、膀胱经。
清热
息风定惊
通络平喘
利尿降压
①.高热神昏,惊痫抽搐,癫狂;
②.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③.关节痹证;
④.肺热哮喘;
⑤.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⑥.高血压病。
煎服,5-10g。
真枪实练
1.功效为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药是(-81)
A.龟板B.龙骨C.鳖甲D.牡蛎E.代赭石
2.代赭石可用治的病证是(-)
A.肝阳眩晕,肾虚作喘
B.血热动血,吐衄崩漏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不论寒证、热证,惊风抽搐均可选用的药物是(-39)
A.羚羊角B.地龙C.胆南星
D.天麻E.蜈蚣
4.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
A.肝阳眩晕B.目赤肿痛
C.视物昏糊D.烦躁失眠
5.下列哪项药物的用量是不正确的(-28)
A.甘遂入丸散,0.5~1g
B.巴豆入丸散0.1~0.3g
C.牛黄入九散1~3g
D.龙骨入汤剂,15~30g
E.生石膏入汤剂15~60g
6.羚羊角、天麻、钩藤的功效共同点是(-38)
A.息风止痉,清热解毒B.息风止痉,平抑肝阳
C.息风止痉,清肺平喘D.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E.息风止痉,祛风通络
7.羚羊角入汤剂应(-94)
A.先煎B.包煎C.不宜久煎D.另煎
8.既治肝风内动,又治肝阳上亢的药物是(-)
A.羚羊角B.天麻C.钩藤D.地龙
答案与解析:
1.D。龟板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不能软坚散结、收敛固涩;鳖甲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不能收敛固涩。龙骨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不能软坚散结;代赭石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不能软坚散结和收敛固涩;牡蛎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牡蛎尚能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2.C。代赭石具有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疗肝阳眩晕,肾虚作喘,血热动血、吐衄崩漏。
3.D。天麻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为治疗肝风内动常用药,治疗惊风抽搐,无论寒热皆可用之。
4.ABC。石决明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目赤翳障、视物昏花,另外煅石决明收敛制酸、止痛止血。不治疗烦躁失眠。
5.C。牛黄入丸、散,每次0.15~0.35g。
6.B。羚羊角、天麻、钩藤均有平肝息风、平抑肝阳之功,均可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
7.D。羚羊角入汤剂应单煎。
8.ABC。本题旨在专查考生对于常用中药功用鉴别的掌握程度。备选项皆是常用息风止痉药,都可用治肝风内动。其中,除地龙之外,另外三者还均能平抑肝阳,皆可用治肝阳上亢。
编辑:什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