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汤加减治儿童抽动障碍医案1则
六
味
汤
患儿女9岁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喉间异常发声2月
病史:1年前患儿出现眨眼症状,2月前眨眼自行好转,基本无发作,出现异常发声,喉间哼哼声,睡前、紧张时频率多,家长诉近几天症状好转。脾气大;胃纳一般,挑食,进食量少,口气重;夜寐入睡困难,稍打鼾;大便2-3日一解,稍偏干。舌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平肝熄风
方药:荆芥10g防风6g蝉蜕3g薄荷6g甘草3g天麻6g石决明6g钩藤9g西青果3g射干6g玄参9g柴胡6g麸白芍9g共7剂水冲服每次1包每日2次
耳针(耳穴埋针)(双耳)
二诊:年10月10日
用药后家长诉喉间哼哼声同前,但近来脾气好转,余症同前
方药:荆芥10g防风6g蝉蜕3g薄荷6g甘草3g天麻6g石决明6g钩藤9g西青果3g射干6g玄参9g柴胡6g麸白芍9g制远志6g生山楂9g7剂用法同上
三诊;年10月17日家长诉喉间发声好转,余症同前方药:荆芥10g防风6g蝉蜕3g薄荷6g甘草3g天麻6g石决明6g钩藤9g射干6g玄参9g柴胡6g麸白芍9g乌梅3g葛根9g麸白术6g茯苓9g7剂用法同上
耳针(耳穴埋针)(双耳)
四诊:年10月24日家长诉喉间发声进一步好转,近来出现耸鼻动作;余症同前方药:荆芥10g蝉蜕3g薄荷6g甘草3g天麻6g钩藤9g射干6g玄参9g柴胡6g麸白芍9g片姜黄6g大黄3g西青果3g白芷6g桔梗6g14剂用法同上耳针(耳穴埋针)(双耳)
五诊:年11月7日家长诉喉间发声明显好转,耸鼻动作消失;口气重好转,大便2日1次,稍偏干;余症同前
方药:荆芥10g蝉蜕3g薄荷6g甘草3g天麻6g钩藤9g射干6g玄参9g柴胡6g麸白芍9g片姜黄6g大黄3g西青果3g白芷6g桔梗6g枸杞子6g麦冬6g
共14剂用法同上
六诊:年12月19日患儿家长诉喉间异常发声较上次减轻,偶有眨眼、扭脖子,上肢动作明显,大便2日1次,仍稍偏干;余症同前
方药:荆芥10g蝉蜕3g薄荷6g甘草3g天麻6g钩藤9g西青果3g射干6g玄参9g柴胡6g麸白芍9g桔梗6g枸杞子6g石决明12g葛根12g伸筋草9g牛蒡子6g川牛膝6g共14剂用法同上耳针(耳穴埋针)(双耳)
临证体会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情志类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跟随邵征洋老师门诊,中医中药内外合治该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风痰上扰型为主的患儿,早发现早治疗愈后良好。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风痰上扰可见眨眼、耸鼻等症;痹阻咽喉则有“哼哼、吭吭”等怪异声;流窜经络可见“扭脖子、耸肩、甩手”等肢体抽搐不宁。此患儿平素胃纳一般,挑食,进食量少、口气重、脾气急躁,此属脾虚。脾虚不能制肝,脾虚肝旺,也引发抽动,亦导致抽动经久不愈。小儿阴常不足,肝失所养,造成阴阳失调,肝阳偏亢,故可见脾气急躁,大便偏干,舌红之候。综上,辩证当属于风痰上扰、脾虚肝旺二者并见。六次就诊均采用选用六味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中荆芥、薄荷、防风、天麻、钩藤同用,内外风兼祛,石决明滋阴潜阳,蝉蜕、射干、玄参清利咽喉,柴胡调畅肝气,白芍味酸柔肝而缓肝急,两者相配有四逆散之意,有调和肝脾、疏理肝气、透邪解郁之效,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其喉间哼哼声同前,但其脾气同前好转,故加远志、山楂,健脾消食安神,以固守中焦脾胃,以扶土抑木。三诊患儿喉间哼哼声稍好转,余症同前,故守方继用,加用白术、茯苓增强健运脾胃之功效,乌梅生津,葛根生津、通经活络。四诊时哼哼声进一步好转,但是出现耸鼻症状,加片姜黄、大黄行气散郁、泻热通便,降阴中之浊阴,同蝉蜕、防风、荆芥上行之品相伍,一升一降,内外通和,邪毒俱消,桔梗利咽喉、载诸药上行,白芷宣通鼻窍。五诊哼哼声明显好转,其大便、口气等情况也相继好转,故上方继用,加枸杞子平补肝肾,麦冬滋阴清热生津。六诊患儿哼哼声减少,出现眨眼、扭脖子、症状,大便、胃纳、口气等情况好转,上方去片姜黄、大黄、麦冬,加伸筋草,同葛根增强祛风解肌通络之功效,川牛膝引邪下行,牛蒡子清利咽喉。
患儿目前仍在治疗中,抽动症状逐渐好转。纵观全过程用药加减,以调治阴阳、平肝祛风、扶土抑木为治,共奏标本兼治、事半功倍之效。
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抽动发生不是短时间内形成,多数患儿的情绪心理变化有密切关系,或是因为某个人、某个场景或者是某件事情对其产生了刺激,没有得到及时疏解,日久就会对抽动发生埋下一颗种子。在治疗期间,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营造平静、放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多进行户外运动,参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也有利于疾病痊愈。
抽动障碍特需门诊
连俊兰副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师从名老中医盛丽先教授,省级名中医邵征洋教授学术继承人。通过口服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艾灸及小儿推拿等多途径治疗儿童抽动症。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周一、周三、周四全天
中医内科8号诊室
感
恩
有
你
君子兰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