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21.html往期文章:这是一打说的第篇文章来源于知乎用户——「陈书婷」已授权转载在上篇中我们介绍了考研英语的复习经验相信大家都受益良多那这篇文章我们继续给大家分享中综的复习经验冲鸭~??中医考研分为专硕和学硕,专硕是国家统一命题,学硕是根据报考学校的不同由学校自主命题。我考的是学硕,但是复习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因为我考的学校今年没有大纲,所以我还是按照专硕的大纲复习的。不过大家如果报考学硕,一定要了解题型,有些是会考大题的,我在考场上已经检查完两遍来了看见旁边的同学还在写大题。中医考研的六科中,中药方剂中内是需要最先开始并且反复记忆的,因为你会不断地忘,所以就先说这个大三科。
大纲规定二十一章药,每章的药分为几类。但是基本不影响,因为你全部都需要记。每一个药,主要就是记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禁忌慎,哈哈,怎么样,是不是很绝望,这不是等于全部都要记吗
接下来的部分是重点
我以自己的笔记为例,选吴茱萸这个重点药。
在所有的科目第一遍复习的时候,我坚持自己必须要过一遍教材,看看书上这么写的,因为考研出题就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不建议脱离教材只看资料书的做法。至于教材这么多版本,用那一版呢,最新的就可以,经典的五版教材也可以,不用太纠结。
我首先做好了吴茱萸的笔记,功效有4个,主治有5个,这么多,不可能全部背吧。那么重点来了,到底哪些是需要记忆的呢,回答
和英语一样,中综也是不需要做练习题的,把真题吃透了就足够了。
我们可以看到,吴茱萸在和年都考过,所以真题的重复率其实是非常高的,大家时常会刷到原题,所以吃透真题非常重要。一开始做这两个题的时候,我完全不会,我只背了它的功效,我能推断出来应该可以选BCD。A我既没见过也不知道,当然就选错了。这两个题都是全选的,观察这两个题,你有没有发现10题的选项就是把9题的精简了一下?过后我再仔细看,每个选项都是对应了一个方啊,于是归纳了四种情况,吴茱萸和什么配伍可以治什么。这个题很典型,后面还有很多这种题,所以就需要四位一体和连贯思维。培养真题思维是很重要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能举一反三,很多题就迎刃而解。
所以对于吴茱萸的主治,记住这四个方,就没有问题了。研究好了真题,信心就从这里来。把这四个方记回到笔记本上,背的时候就着重背,就找到重点了。
在我的笔记本上,我重点标注两类:橙色是考过的,肯定就是重要的;黄色是没考过但是我认为重要的。记忆的时候就主要记这两部分。我们再以朱砂为例。
朱砂这个药大内容也很多,我们就要抓重点。先过一遍教材和资料书做好笔记后,做这个药对应的题,观察研究这个药喜欢怎么出题,掌握出题倾向,然后把考点回标到笔记上。再高阶一点,对于相同相似的内容,都要总结归纳。比如,肝肾功能异常者不能用的药用哪些,有肝肾毒性的药有哪些(木通黄药子等),同时,只能水飞入药的药有哪些。
这样边根据真题边总结记忆,大半就拿下了。
另外对于中药的记忆,就是一个起死回生的过程,一开始我用中药快快记,有些实在太牵强,就丢掉自己编口诀。比如吴茱萸,四个功效里有三个XX止X,于是就是三止,再加上疏肝燥湿,“吴茱三止疏肝燥湿”,很容易就记住了。另外很多药物可以在一起记忆,能省很多功夫。比如石决明和龙骨。
把笔记做好,可以看见石决明和龙骨的功效是很相似的,一个功效取一个字,所以
石决明:镇肝耳目喘
龙骨:镇肝涩
很简单就记下啦!重要的是要会归纳总结哦。
还有一种记忆的方法,自己编口诀。比如
木通:淋、心、乳。这不是林心如吗
很多时候我就有手机输入法打字,看那几个字在一起比较好记,记住是目的。
对于归经,比如吴茱萸。它能疏肝燥湿,所以有肝经没问题。它能治五更泄泻,病机是脾肾阳虚,所以归脾肾也没问题。它配黄连能治呕吐吞酸,所以胃经没问题。这样谨慎推导是主要的,对于一些特殊的就需要特别记忆。比如川楝子。
肝经是很简单的。胃小(肠)膀我们好像推不出来,那就记。肝胃小膀,背。
再比如香附和栀子,归经都有三焦经,且只有他们有三焦经,特殊了,记住了。
中药的记忆相对于方剂来说还是很简单的,尤其要注重最后攻毒蚀疮几章药,这些药最不好记,也是最容易考的。到了后期我每天复习一~二章,保持感觉。总的算下来大概过了十几遍,扎扎实实的不再害怕。
对于其中还有很多小窍门以及小口诀,比如
干姜不入肝,肉桂不入肺,通利二便的药有哪些,实热虚热的药有哪些,等等等等,我都认真总结了,满满的干货,自己踏踏实实记。
对于中药的真题怎么吃透,学姐举一个例子,我们以6题为例。
这个题选C吴茱萸,挺简单的,但一定要注意其他干扰项,研究好了干扰项才算是真题的价值。主要是看,为社么要用这个药来干扰
中药大概就是这样的复习方法,只要大家肯花功夫,几遍下来就基本了然于心了。
方剂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喜欢是因为掌握了方法,越复习越有意思。有时候我看几个方,看他们的题,能看一下午,看完就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忘了。我复习方剂的方法主要就是:
我首先在笔记本写上全部首方歌。按照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一个不落。课本中的方歌是不完整的,有些没有,有些是附方,所以第一遍的时候我拿着大纲、课本、资料书三本书,逐一做笔记。对于方歌,我认为好的方歌可以帮助我们省下很多功夫,所以我要求我的每一首方歌都能体现这个方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这三项,这样只要背诵了方歌,我就掌握了一大半的内容。
内容之一,方歌我就写了18篇
背方歌和中药一样是一个起死回生的过程,这么多个,一开始背的时候肯定会背混。没关系,背混说明你已经有一些印象了但是还不够清晰,必须再乘势追击加以巩固。首方歌了然于心,方剂就拿下了一半。知识是需要每天复习的,尤其是在一开始背方歌的时候,一天不复习就会忘记。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无法逃避的,谁先度过了这个过程,谁就有了优势。实不相瞒,在考前十天我还把方歌全部过了两遍,一是因为自己之前有些懈怠,二是越到考试越要注重基础,我相信背方歌是最有效的办法。
接下来我根据考察的内容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一、串线
方剂就是一条线,把握好这条主线,看似散落的知识点都规整到一起了。我以芍药汤为例。
芍药汤是治湿热痢疾的。病机是湿热壅滞肠道,肠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所以腹痛,因为是湿热,所以还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因为湿热搏结气血,所以大便是赤白相间的;小便方面,因为是湿热,所以小便短赤;反映到舌脉,自然就是黄腻和滑数弦数。这样,主症就理解清楚了。功用:因为病机是湿热,所以要清热燥湿;因为湿热壅滞肠道搏结气血,所以就要调气和血。在中内里面痢疾的治疗大法也就是行气和调血。有什么治法,就用什么药。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木香槟榔以调气,芍药和当归调血,芍药还可以缓急止痛。另外特殊的,大黄用治痢疾,属于通因通用之法;病机是湿热,用药就需偏凉,而辛温之肉桂在这里,肯定就是特殊。肉桂的作用有三点;另外加上使药甘草,整个方就没问题了。复习的时候把方歌背一背,把功用和主治看一看,把特殊的大黄和肉桂记一记,方剂理解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顺序。另外我还摘抄了整个方的特点帮助记忆,以及和真人养脏汤的对比。
方剂的理解是背诵的前提,把一个方理解透彻了,背诵就会很容易。
二、特殊点
观察大量的真题我发现,方剂题干考的主症,完全就是和教材的主症一模一样的!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难度,甚至我直接背主症就能直接定位到哪一个方。有些方剂有独有的特殊点,抓住这些特殊点,可以高效率地解题,只要看到这个特殊点,一定就是那个方。我总结了大量这样的点,比如
地黄饮子和大秦艽汤的主症,非常相似,也考了很多次,将两者一起记忆,考到哪个都不怕。像这样的非常多,我在总结的时候写了不少,大家也可以注意记录,很节约解题时间。三、方中药物
药物作用也是常考的,除了理解是基础之外,要点就是按照真题背诵和总结归纳。比如左金丸和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就完全不同。
对于一个方中某个药物这样的题,解题思路是:这个药的功用一定药服从方的功用,而方中的功用往往对药物功用有所拓展。同时很重要的是要注意总结同样的药在不同的方中的不同作用,常考的比如桂枝柴胡五味子等等,这个我记了一个本子四、煎服方法
一些方的煎服方法也是考点,我也注意总结
桂枝汤是常考的,另外还有大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三泻心汤等等,我总结了一整个表格。五、随证加减
加减考的不多,但每年都会有一两个,这个死记的话非常困难,所以我就便口诀,就非常方便。
六、原文
很多方是出自伤寒和金匮的,所以会考到原文。有时候直接是拿原文作为主症,问你这是哪一个方。所以我在做笔记的时候只要是伤寒金匮的方我都会写上对应的条文,重要的背诵。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旋覆代赭汤的主症就是出自条文
七、方剂对比
方剂对比就是高阶内容了,要求深刻理解,比如左金丸和一贯煎的刚柔之别,不可不察,所以一个在清热剂里,一个在补益剂里。还有大补阴丸和竹叶石膏汤以及生脉饮等等。不同的方病机虽相似,但用药不一样,程度不一样,所属的章节也不一样。
八、相同功用
这个很明显是个绝佳的出题点呀,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横向对比噢。
方剂真的不难,看上去千变万化,按照真题和教材把笔记做好了,剩下的就是背了。背住方歌就掌握了一大半的内容。方剂的方法大概就是这么多,最主要的就是大家要学会总结归纳,横向对比,才能应对考试的五花八门。我做题时发现和方剂一样,中内有些证型的症状也和书上几乎是一样的,再次降低了难度,所以我们只需要抓住主症就好了。中内做题判断证型的方法就是:
一般来讲,对于一个中内题干的一段症状,写在前面的就是主症,依此判断疾病,就跟主诉要写在最前面一样的。确定好了疾病,后面的症状就是用来判断证型。只要你把证型背住了,很容易选出来,但要是你没背,根本分析不出来。因为选项的方剂都是非常相似的,比如我忘记了哪个题的选项分别是涤痰汤导痰汤祛痰汤
所以中内也是背诵的大部分。有很多种记忆方法,我是编口诀,每天早上我都拿着这个小本子背。
中内口诀也是我背的最辛苦的,因为比较长,一开始不相信自己会背下来,但其他方法亦不省事,就决定坚持下去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每天中午我坐在图书馆三楼的楼梯上背,那里人很少,可以任我自由发挥。大概一个月后,其实已经很有印象了,还需要加强巩固,一直到考前。只要背了下来,正确率一定就不低。
中内一个病的各个证型是非常有鉴别点的,比如感冒,你几乎可以直接根据舌脉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证型。有时候经常考不同疾病之间相同证型的对比,比如头痛和眩晕,比如癫证和郁证。
同时,和方剂一样,中内也有很多特殊点,抓住这些特殊点,就可以直接定位用什么方。
另外中内的题目,也是彻头彻尾地贯彻了这个思维。中内的复习大概就是这样,不难,比较辛苦,只要坚持下来了,一大堆分就拿到了,加油呀!因为我考的是学硕,所以我特别重视中基中诊。前前后后翻了八九遍。中基较重视理论,所以以理解为基础,该背诵的地方就背诵,还是很简单的。我的复习顺序是一定要先把教材过一遍,着重理解清楚,搞清楚原理,然后自己列出框架结构,或者参照资料书上的笔记,重在理解和框架。藏象和气血津液我都是自己写的笔记
和之前的习惯一样,做好笔记后用橙色和黄色划出重点,然后不断读背,边背边理解,做题的时候就会运用。我坚持读背的原因,是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理解会存在偏差,中基有些点如果不细致的话很容易忽视,如果不仔细的话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到底哪里有错。不要一味觉得中基简单,中基和中诊有些点真的很有难度,一定要踏踏实实看教材。
中基有一部分是经络的总论,就是我们针灸术前三章的内容。这一部分高屋建瓴,有些点很细碎,我就遍了口诀背诵,看似有点多其实很好背,做题的时候一下就选出来了。
因为我考的学硕,并且提前请教了学长知道了中基和中诊考的内容占大部分,所以我还和同学一起买了传说中的资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资料倒是蛮多,我选取一些部分做了,把不知道的知识都写下来读背。没事出太阳的时候我就拿着资料去操场上朗读,印象很深刻。
中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啦,很简单的,大家踏踏实实的做,相信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中诊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零散很多,但也不是没有规律。这一部分就最需要把一个知识点列表记忆了,这样最有条理。实在太零碎的就编口诀背诵。认准了一个资料就一心一意用就好了。
下面我分8个小点分享一下我复习的方法。
1,细碎——口诀+列表记忆
中诊的知识点大都很细小,一本书加起来简直是一个魔障。所以特别需要列表记忆,归纳知识点,装进笼笼里。资料里直接全是表格,我就直接记,理解的基础上太多的就编口诀,省下很多事。
2.以阴阳为刚,掌握方法感知。
中医整体都以阴阳为纲,所以很多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比如带下清稀你总知道是阴邪吧,这就减少了很多记忆的内容。我们着重记特殊的和常考的就好了。
3.注意小难点
和中基一样,因为各自理解的偏差,中诊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小难点,看书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心大。
4.依疾病、证型总结
不同的疾病可以导致相同的症状,相同的症状可以反应不同的疾病。所以这里可以成为常考点,注意总结归纳。
5.舌脉
舌脉这一部分杂乱繁多,光靠感知是不够的,还有很多特殊的需要记忆。我的方法就是编口诀背,背下来后什么都能判断了。看起来很难背,其实用心下来也就一两天就背下来了。
脉这一部分难推断的更多,大家要注意总结归纳,考的时候很多都是直接考主什么的脉有哪些哪些。
口诀+理解记忆+总结归纳,踏踏实实下功夫吧~
6.结合中内方剂中基
六科都是相同的,并不完全独立。有些内容记住了一遍就很轻松了。比如臌胀的病机:气滞血瘀和水湿,和望腹部的内容一样的。你记住了一遍就减少了许多内容。
再比如发热这一部分,完全就和方剂的一样的啊,记住了各个方,这一部分根本没费功夫。我甚至还自己补充了一部分。
7.特殊点
和中内方剂一样。
针灸大部分人都是最后复习的,因为较为简单,需理解的内容较少,记忆的内容偏多。针灸复习大致分为4个部分。
1,十二正经
大部分的穴位都是考的十二正经上的,这一部分也是主体部分。全部的内容很多,我们只需要记特殊的和考过的。
我用的资料上有表格列出穴位,就很清晰为了直观方便,我就把针灸书上的图片撕下来粘上去,我们记忆特点是图片记忆类型,这样就容易很多,大家也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记忆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总结归纳,出题不可能太简单相同主治的,定位相近的,同一水平面上的都是常考点。对于一些穴位主治很多的,可以编一些简单的口诀。比如三阴交:神志脾胃下肢病,妇科前阴阴虚病。另外,不好记的还可以联想。比如血海之治疗皮肤病是特殊,因为这个皮肤病的病机是血热性皮肤病,就很好记啦。
2,刺灸法
刺灸法这一部分内容不多,但很重要,考点也很多。大家注意好细节,加强记忆,并不难。
3,治疗总论
治疗总论非常重要,也是难点,尤其是特定穴的应用,有些题还真需要一个草稿纸好好推演一番。理解是首要的,其次就是背诵,最后还要多练题,千万不要忽视。
4,总结归纳
针灸的考点就是喜欢一起考所以在记忆的时候多归纳很重要。
针灸大概就是这样啦,很简单的,踏踏实实做就好了,难度并不大,大家一定稳抓稳打,能得分的一定不要丢分!
最后说下我的整体复习规划
一开始肯定是打基础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家沉下心,争取在这个阶段开始就踏踏实实的,不要觉得这个好难背不想背了第二遍的时候再背吧,或者“这个肯定不会考”的心理,都是非常非常危险的。畏难心理,给自己留下了太多的漏洞,到了后期冲刺的时候会有非常大的崩溃风险。考研的题大多数真的不难,就比比看谁能踏踏实实把这一部分分拿下。你把自己的基础打牢,考个中等偏上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这个计划表侧重于大三科的时间比较多,也是我之前寒假的时候没有抓紧时间的原因。到了5月去实习的时候还没有扎扎实实地弄完。不过总体的进度还是保持了的。医院小,病人少,老师很理解我们,我每天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了过后基本上就可以自己看书了,到了后期考研假回学校的时候集中冲刺,每天学习时间可以达到16h左右。当然,并不推荐大家都照搬这个作息,只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天赋,只有笨鸟先飞,扎实走路。
除了整体的计划,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审视一下自己的复习进度。每一次我都喜欢用电脑列表格出来,因为这样比较快速懒得写。到了最后桌面都是满满当当的总结文件。
考研就是一个科学规划+适时回顾+持续坚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支撑你走下去的是什么。我的是梦想,你的呢。既然决定要考,那就好好考,考一个不用等国家线也知道自己一定能进复试的分数。既然要花时间,那就不要愧对这一年,该丢弃的就丢弃,该克制的就克制,你要相信,你记住的每一个知识点,得到的每一分,都会帮助你在梦想的道路上走远一点,迷茫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就发泄出来,去跑跑步,然后回来冲个澡,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复习状态。开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快乐传递给别人,出太阳的时候,去操场上晒太阳背书,想睡懒觉的时候,想一想你的被窝能带给你多少分,手机放不下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等考完了你还差玩手机的时间吗?
希望大家沉下心,踏踏实实度过这一年,不要给自己留遗憾。祝福大家,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加油啊!
考一个不用等国家线也相信自己能进复试的分数
或者考一个不用打听消息都知道自己一定能被录取的分数
“我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停下来”祝各位老铁一战成硕!一研为定!备考年中医考研执业医的小萌新们可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