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点评周定夺医案5则

北京治青春痘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8820.html

周定夺先生是重庆市荣昌县赖溪河畔路孔镇老街生化堂的坐堂老中医,行医乡里40余年。《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火神派卢铸之再传弟子》由论述、医话、医案三部分组成。其中论述19篇,医话24篇,医案篇。所录皆随记随录,所以没有分年代顺序,只注明发生时间。医案涉及临床各科,都是些大病重症,疑难杂病。书中所记录病案大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前期及近两年。

一、妊娠激经治验

黄贞某,26岁,大足珠溪镇下坝人。距末次月经56天,妊娠试验阳性。近几日阴道有少许血液,心情紧张致乳房胀痛。患者曾小产一次,故而如此。宜疏导之,嘱其勿忧。方用:柴胡、白芍、竹茹、麦冬各20g,香附、郁金各10g,甘草5g,侧柏炒焦30g,旱莲草30g,石膏60g,知母15g,女贞子15g,茜草20g,苎麻根20g。水煎服之,二剂止。

中医陈浩点评(下同):该案曰妊娠激经,即指妊娠前期仍有少量阴道出血,需要与胎动不安鉴别之,周师所用方药疏肝,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安胎,然60g石膏会不会太过,没有舌脉及其他佐证也不好判断。周师内外妇儿俱有验案,都值得学习思考!

二、顽固呕吐案

邓光某,女,25岁,重庆市大足县沙坝人,因呕吐住院20多天,中西药并用未效。年8月27日来诊:

形瘦如柴、面黧黑、胸中憋气、呃逆足冷,其苦不可名状。自云见食即呕,有时食入而吐。脉弱而细、苔滑而紫,

日久而不愈何也?

忽忆常读《未刻本叶氏医案》中有一呕吐案曰:“吐逆、食下拒纳,此为血格,香附旋覆花汤主之”,方思叶氏所言,呕吐亦因血瘀而致者乎!叶氏乃温病学创始人之一,所言想不虚妄,莫非与邓光秀此次呕吐病机苟同否?患者身体虽衰,但药方中药味尚属平和,故拟试之。于是仿其方,略增数味用之。

桃仁、红花、半夏、藿香各10g,甘草、三七各6g,旋覆花30g(另包同煎),橘红12g,柏子仁12g,葱管7根(后下),附片9g,苏叶9g。

以水煎少饮频服之,一剂则呕渐止,神乎!于是循其思路,慎重调理,半月之后知饥能食,面色渐次转润,脸上方露笑容。唯素体较弱,脚麻梦多,以八珍汤加味治之。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20g,半夏、藿梗、红花、桃仁、炙远志、炒枣仁各10g,龙骨、夜交藤各30g。

煎服法同上,其偶感风寒则以荆防败毒之类用之,感冒愈后又以上法调理。

中医小陈评:顽固呕吐案,即西医屡用药物、针剂等呕吐症状均反复,影响进食,只能补液维持能量、营养等!中医遇见顽固性呕吐,熊继柏老中医说要考虑痰气交阻,瘀血阻滞,气火上逆三种情况,且几种情况共同点都有胃津不足!该案周师抓住了痰瘀阻滞的病机,苔滑而舌紫亦可佐证,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化痰除湿,桃仁、红花、三七活血化瘀,病人食入即吐、足冷存有虚寒之象,加入附子温肾阳!

三、痞症治验

毛光某,女,63岁,大足县沙坝乡磨河村人。年7月7日初诊。腹胀半月有余,按之濡软无痛,舌淡,脉浮虚而数。以泻心汤治之。人参20g,茯苓30g,黄连15,枯芩、半夏各15g,红枣7个,生姜一块。以水煎服之,3次/日。

7月11日复诊,胀感已失,再进1剂以巩固之

7月28日三诊,停药半月反复,再宗前法以继服之。

人参、白术、茯苓各30g,黄芪60g,黄连10g,枯芩15g,五加皮30g,狗脊片20g,炙甘草10g,独活15g,桑寄生。煎服法同上。

此塞因塞用法也,辨证得当,故效果神速也。

中医小陈评:该案痞证,周师运用半夏泻心汤取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调,共成泄热补虚、升清降浊、散结消痞之功,开治疗脾胃病之一大法门。现代医学所谓急慢性胃炎、胃肠炎、溃疡病,以至肝、胆病等疾患,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者,运用此法,化裁得当,多能收效。

四、荨麻疹误诊救逆案

周安某,女,5岁,大足珠溪乡小滩村人,年5月27日初诊。因患儿初来诊所时,其婆婆诉说患儿腹泻腹痛,给予收敛、抗菌药。

离开诊所不到两个小时,小孩因遍身风团抱回诊所。初时疑其药物过敏,但不知为何种药过敏,给予地塞米松、扑尔敏注射不久风团消失,稍事休息后离开。又过了两个小时,又抱回来,思考久之,认为当时诊为腹泻病误也。乃风疹入腹之重症,不可等闲视之,西医称病毒侵犯消化道、呼吸道黏膜。

按此病目前应当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西医抗过敏药物结合中药抗病毒,清热治之为上。尚加入转移因子以助免疫力。中药方如下:

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各15g,石膏30g,丹皮、防风、赤芍、天葵子、贯众各10g,荆芥、薄荷、蝉蜕、紫草皮、甘草、牛蒡子各5g。以水煎服之,连用三剂,控制病情。以免复发,嘱其愈后观察间断服药以巩固疗效。

中医小陈评:该案5岁小儿,起初家属代诉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周师首诊予以收敛、抗菌药治疗,后出现遍身风团,予以地米、扑尔敏注射后风团消失,过时病情反复。周师断为误诊,后诊为风疹入腹之重症,予以抗过敏药及中药清热解毒,辅以转移因子调免疫力。由于该案无愈后记录,无连续追踪随访,不好判断,初诊之腹痛、腹泻惯性思维诊为胃肠炎之类,予以抗菌药治疗未必就错,然收涩药确实因慎用之。遍身风团亦不能排除药物过敏,仅根据风团、腹痛即诊为风疹一病也尚显证据不足!总之,没有明确的诊断,治疗都显得信心不足,底气不够!临床上需要开拓思路,才能尽量避免误诊!然周师敢于发此类医案供大家学习,可敬可佩!

五、目痛目昏暗治验

刘思某,男,49岁,荣昌县路孔二郎村人。近日发现视物不清,目珠胀痛,伴头昏、头痛。年9月1日初诊,血压正常,平时好酒,打牌熬夜,时秋阳亢曝,舌黄脉滑,口苦心烦,肝火挟湿热上迁,故视物不清,宜清肝利湿。

龙胆草、杭菊花、夏枯草、密蒙花各15g,苍术、车前子、刺蒺藜、苦丁茶、桑叶各20g,石决明、白芍、木通、草决明各30g,红花、甘草各6g,牛膝、苏子各25g。水煎服3次/日,夜1服。

9月3日二诊,湿邪已退,目痛渐减利湿勿过,加生地、玄参以济之。煎服法同前

9月6日再进1剂则愈矣。

中医小陈评:该案目痛目昏暗,周师诊为肝火挟湿热上迁,治则清肝利湿,方中多味药物均俱清肝明目之功,牛膝、苏子引热下行,红花、甘草配伍暂不明其意。二诊言利湿勿过,未减利湿药加生地、玄参济阴,值得学习!肝火挟湿热上迁,当理解为肝火过旺,湿热循肝经上扰头目吧!

(来源:《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tp/8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