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啤酒,吃蛤蜊为什么再高的颜值也驾驭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本文转载自

国家人文历史

ID

gjrwls

作者

石决明

如果提到济南的大明湖,估计很多人都忍不住会来一句——

不过,如果想全方位还原当年的场景,那么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夏雨荷在和爱人依依惜别之际,是这样诉说衷肠的:

「皇上,请尼不要走,俺舍不滴尼走。」

而紫薇泪水涟涟地和皇帝认亲的时候,说的应当是:

「下雨豁(夏雨荷),是俺娘。」

有人可能要说了:阿你很机车诶,这是偶像剧知不知道?还鬼扯什么「真实」,都造山东话太老土了啦,再高的颜值也hold不住!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山东话开玩笑。

不仔细研究研究,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山东话,其实是非常富有魅力的一种方言。

我们常说的「山东话」,其实是按照行政区属、对山东省境内各种方言的笼统称呼。从语言学角度,方言分区的直接标准应该是语言条件,行政区属也可以参考——一般来说,同一行政区的人们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慢慢在说话方式上也就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但对于拥有17个市和个县级单位的山东来说,情况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山东境内的方言可以分为三大片,即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这是大致分法,要是再细致些,可以分出几十个小片。

山东方言片区。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根据这个划分,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40个县市说的是胶辽官话,具体可以参考「青岛贵妇」黄渤的海味发音;

中原官话区则包括了济宁、菏泽、枣庄等近30个县市在内,身处「宇宙中心」的曹县人说的就是这种方言;

而冀鲁官话则分布于济南、聊城、德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和夏紫薇母女应该就操着一口纯正的冀鲁官话。

曾有网友把山东方言分成三种口味:鲁北的大葱味儿、鲁南的煎饼味儿和半岛的海蛎子味。

祖籍山东的焦恩俊在接受采访时,秀了一下自己的家乡话来源/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官话」并不是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而是专指国内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也就是旧称的「北方方言」——由于这种方言不仅分布在北方,也分布于西南地区、江淮地区,甚至远至广西,为了不产生混淆,学界最终决定用「官话」来代替。

要知道,中国约七成人可都以官话为母语。山东的这三种次级官话,也并不只有山东人在用。如果有人坚持要说山东话「土」,那得罪的可能不只是山东人,还有北京人、天津人、河北人、河南人、陕西人、辽宁人、安徽人、江苏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山东省内的方言片区就那么多,即便同为山东老乡还可能沟通不畅,那南下微服私访的皇帝身为异乡人,又是怎么和济南土著夏雨荷谈恋爱的呢?

如果仔细考究,我们可以发现,冀鲁官话其实也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北京平谷一带——这是清朝皇室的密集活动区,忽略十里八乡口音的细微区别,乾隆和夏雨荷能够谈情说爱好像一下子就合理起来。

山东地区是我国最早有人类活动印迹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引领地位。怎么体现这一点呢?

根据目前材料来看,山东济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可能是最早出现的汉字。换言之,生活在山东的远古居民是最早使用文字的「文化人」之一——那时候离甲骨文的出现可还有八九百年呢,哪有人能点评山东人的交流方式?

山东邹平丁工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陶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来源/网络

春秋战国时期,人杰地灵的山东更涌现出大批先贤,孔子、孟子、管子等等都是山东人。而根据「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那时虽然已经有了「雅言」,但人们在非正式场合还是说方言的,孔子平日里说的就应当是曲阜话。说孔圣人说话「土」?得先问语文老师同不同意。

秦汉以降,尽管统一了文字,但语言却没有统一。先秦已有的方言分歧不仅没有消失,还进一步发展了。「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刘邦要立长子刘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可见,当时的山东至少已经在部分地区形成了特点突出、内部却具有相当一致性的方言。

但是,由于战乱、迁徙、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最古老、最「正宗」的山东方言其实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完整地保留下来。现在的山东话,是在明清时期初步形成的。山东方言在代代相传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继承了许多具有鲜明齐鲁文化色彩的词汇,在说话方式上保留了一些传统特征。

作为孔子的出生地和儒教的发源地,有学者曾经针对山东方言和儒学的关联做过研究,发现山东话其实受到儒学文化很大影响。

曲阜孔庙景区摄影/,来源/图虫创意

比如,山东话「尊儒」,「子曰儿」一词成了「真理」的代名词,小孩子很听话被称作「儒科」,要是为人迂腐软弱、不善变通,就会被骂成「儒了子」,也就是学不明白真正的孔孟之道、只会一根筋学习八股的书呆子;又比如,山东话「尚礼」,以结婚为例,什么「下彩礼」「开日子」「打灯笼」,其实都是旧时留下的礼俗,只不过换了一种表达罢了。怪不得「左传」有言,「周礼尽在鲁矣」。

这些词汇表征可能过于细微,再加上不同片区方言差异较大,可能很多山东人都没听过;那接下来要谈的,就是山东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突出特征了——倒装多。

所谓「倒装句」,其实就是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一种修辞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不同类型。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复杂?没关系,请被称为「平平无奇倒装小天才」的山东人给大家演示一下:

刚开始被说爱讲倒装句,山东人的回应一般都是:「没感觉啊平时」「说啥呢这些网友」「明明很正常啊我们说话」。

随着实锤不断出现,「倒装句」逐渐代替「挖掘机」成为山东新的伴生梗。山东人也开始松口承认:还真是这样,一直没意识到呢我们!

但是,真相果真如此吗?其实,倒装句并不只有山东人在说。细品一下,港台剧的经典台词「不是吧阿Sir」、天津JIEJIE聊天「说嘛呢你介是」、东北银唠嗑「不稀得说你我都」,还有重庆妹儿约饭「吃撒子呀今天」…

全国各地都一样其实。

这倒装句的「毒」,古人早就中过了。在文言文中,很多句子都是以倒装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不知道每年有多少考生,因为倒装句太难翻译而愁秃了脑袋。

找到倒装的祖师爷了,孔夫子那就是!

论及原因,其实是因为古汉语的句法表达还有语韵习惯与今人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在语言的代代相传中,倒装句历久弥新,我们说话时还是会动不动就蹦出个一两句——只能说山东人的语言习惯传承得格外好,才会被专门拎出来讨论。

就算有人坚持要把古老、传统说成是「土」,把洋味、国际化说成是「潮」。那山东话其实也有几分潮流因子。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青岛。

根据青岛民俗专家王义成先生所撰写的「漫话青岛话」一书,青岛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方言中包含了许多外国语词汇。比方说,青岛人把白铁皮小桶称作米达罗,就是源自俄语中的Ведро(水桶)一词——

把下水道叫做「古力」,其实是音译德语的「Gully」,意思是集水沟——

把一些四轮车称为「轱辘马」,其实是源自日语单词「车」,读音近似Kuruma——

把拳击比赛叫做「铆克斯」,则引入了英语单词「box」——青岛话中「铆」本来就有用拳头猛力打击的含义,这个「铆克斯」可谓是音译和意译完美结合的例子——

我们可以说山东话是乡土的、古老的和民间的,但它绝对不是土气的、不潮流的和不开通的。

语言并没有什么雅俗之分,但却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因此会赋予当地语言不同的特征。

比如,我们听到粤语,会联想到那些年港剧里的靓仔靓女,所以觉得「苏」;提起东北话和天津话,就会想起小品和相声,因此觉得逗;说到四川话、湖南话,就想到辣妹子,自然觉得爽利…

「我煮碗面给你吃」来源/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片段

山东话,也因为山东本身接地气和「山东大汉」的形象加成,自带几分质朴和豪爽。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的各种农产品产业相当发达。像烟台苹果、胶东海鲜、潍坊萝卜皮、章丘大葱、金乡大蒜,还有一些衍生品如东阿阿胶、龙口粉丝、鲁南煎饼等等。这些「土特产」的名声都相当大,导致山东在外省人眼里也充满了「乡土气息」。

此外,山东民风淳朴,「人高马大、说话声大脾气也大的山东大汉」形象,古而有之——最为著名的,就是「梁山好汉」。

「水浒传」的绝大部分故事,都是在山东境内发生展开的;书中的英雄好汉也以山东籍最多,一百单八将中有38位是山东人,天罡星36人更有三分之一都是山东籍,如宋江、武松、李逵等等。

李逵是山东临沂人来源/98版「水浒传」片段

他们操着一口山东方言,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之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山东人,也多是「猛将」「豪强」「庄稼汉」,而非风度翩翩的才子佳人或是心有七窍的名商巨贾。

随着文学形象的反复出现,人们逐渐形成了对山东人的刻板印象:性格豪爽粗犷,为人憨厚老实,说话简单直接。

这种观念,直到今天也没有太大改变。「汉语『角色语言』研究」的作者曾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大学生和成年人做过调查,问他们:「如果您是导演和编剧,为了塑造(某个)人物形象,您觉得选择用哪种语言(方言)更合适?」结果显示,人们一想到山东话,还是会和「武将」「英雄」还有「劳动人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觉得山东人大多直爽、强壮和朴素。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再高的颜值都hold不住山东话」的笑谈。想象一下,肤白貌美的女主角,用一双如水般纯净的眸子深情望着镜头,娇嗔道:

心里美滋滋

穿着定制西装的霸道总裁,满腔深情只为一人,对于其他狂蜂浪蝶则不堪其扰,薄唇轻启,说出的却是:

我就想悄悄地当个帅气小伙

是不是有点不得劲?前一句豪迈得就差拿个煎饼卷大葱下酒了,后一句纯朴得又像一起拉呱的老乡。

要知道,偶像剧的定义就是:为迎合人们内心需求,运用紧凑、浪漫的故事情节;帅气美丽的男女主角为主体进行艺术表演的一种形式。主人公要太接地气,满口生活化的本地方言,观众就失去了幻想的空间。

这和山东话土不土没关系,究其原因还是语境不合适。

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1]葛成民.「水浒传」与梁山泊文化渊源[J].山东社会科学,(03):60-63.

[2]张树铮.山东方言历史鸟瞰(上)[J].古汉语研究,(02):72-77.

[3]张树铮.山东方言历史鸟瞰(下)[J].古汉语研究,(03):86-90.

[4]董绍克.山东方言与儒教[A].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6.

[5]李荣等.中国方言地图集[M].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

[6]河崎深雪.汉语「角色语言」研究[M].商务印书馆,.

[7]王义成.漫话青岛话[M].中国文史哲出版社,.

[8]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齐鲁书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yl/10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