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贵(—),字霭堂,浙江省东阳县人。其父韦尚林以“御医”名扬江南。韦文贵随父学医,继承祖传“金针拨障术”。年奉调来京,任中医研究院外科研究所(后改称中国医院)眼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韦文贵先生对眼病的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如他认为外障眼病应以祛邪为先,佐以扶正,其病机多属风火痰湿、气滞血瘀为患,治疗切忌妄用辛散,或纯用大队苦寒之品,应佐以补益。具体可采用泻下通腑、清热解毒、祛风疏络、行气活血等法。内障眼病则多属肝肾不足所致,治疗当以补肝肾为主,但对兼有实邪者,不宜早补或纯补,而应佐以祛邪之品。
1.泻火解毒方
生锦纹12克,生枳壳6克,玄明粉9克。
可用于热盛毒深之角膜溃疡、角膜炎、巩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泪囊炎、麦粒肿等。
2.眼珠灌脓方
玄明粉、瓜蒌仁各9克,银花10克,生绵纹(后下)、生石膏(先煎)各12克。夏枯草、天花粉、枳壳、黄芩、淡竹叶各6克,甘草3克。
可用于角膜溃汤而前房积脓,兼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有清热解毒、泻火破瘀、养阴生津之功。
3.破赤丝红筋方
生绵纹12克,玄明粉、生枳壳、当归尾各9克,赤芍、菊花、生甘草各6克,红花3克。
可用于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因炎症所致的球结膜混合充血经久不退者。
4.新老翳障方
密蒙花、川楝子各6克,蝉衣、川芎、白菊花、羌活各5克,白蒺藜、当归身、地骨皮、木贼草各10克,薄荷3克,瓜蒌仁12克,生石决明20~25克,生地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阴活血,平肝疏风,退翳明目。
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初愈,羞明、流泪等刺激症状尚未完全消退者,或角膜炎、角膜溃疡后,角膜有薄翳、斑翳。
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5.四物退翳汤
生地、白蒺藜各15克,赤芍、归尾、木贼草、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各10克,川芎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阴活血,退翳明目。
球结膜充血未消,角膜溃疡初愈之角膜薄翳和角膜斑翳。对球结膜充血已消之角膜亦适用。
6.青光眼三方
石决明24克,白蒺藜、白术各10克,决明子15克,防风、羌活、蝉蜕、密蒙花、白芷各6克,细辛3克,生地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平肝养肝,疏风止痛,滋阴明目。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宽角型)、眼压在25~35毫米汞柱左右。伴有偏头痛、眉棱骨痛、眼胀,口干神烦,头晕耳鸣,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等症。
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7..养阴平肝汤
炙鳖甲(先煎)、炙龟板(先煎)、石决明(先煎)各24克,桑叶、菊花、沙苑蒺藜(盐水炒)、制女贞子各10克,天麻3克,白芷、蝉蜕各5克,川芎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养阴,平肝熄风,祛风止痛。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急性发作(宽角型),伴头痛、眼胀。
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8.养阴清热汤
熟地30克,生地15克,当归身、熟川军各9克,羌活、玄参、木贼草各6克,黄芩、木通、防风、炙甘草各3克,谷精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
针拨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出血,或玻璃体出血者。
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9.见风流泪方
生石膏20克,黄芩、瓜蒌仁、白菊花各6克,细辛3克,车前子10克(包煎),焦栀子5克,川黄连3克,羌活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降火,清肝止泪。
眼流热泪。可见于巩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
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10.平肝止泪方
川芎、木贼、荆芥、防风、羌活、白菊花各6克,生石膏12克,草决明24克,蝉蜕、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祛风止泪,平肝清热。
流泪。可见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
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11.韦氏逍遥散验方
柴胡、当归身、焦白术、炙甘草、丹皮、焦山栀、甘菊花各6克,白芍、枸杞子各9克,茯苓12克,石菖蒲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舒肝解郁,清热养血,平补肝肾。
视神经萎缩、皮质盲、视神经视网膜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天内)、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致玻璃体出血(近似中医暴盲)等眼底诸疾,除眼科症状外,凡是情志抑郁、头目眩晕、余热未尽而见口渴或苦,心烦、急躁易怒,或肝风内动,手足抽搐,肢体屈伸不利、痿软,脉弦数或弦细,苔白舌微红者,均可加减应用。
视神经萎缩(肝郁气滞型),如兼肝肾精亏者,配用明目地黄汤;兼脾胃不足,气血虚弱者,配用益气聪明汤;患儿兼先天不足,配用四物五子汤(即四物汤加五味子、车前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后天虚弱、脾胃不足,合以八珍汤加减;兼服石斛夜光丸(中成药)更佳;因头部外伤所致,加丹参、丝瓜络、归尾、菟丝子、覆盆子等;热病神昏、肝风内动之后仍有手足屈伸不利或强直者,可
选加全虫、僵蚕、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炒杜仲、桑寄生、川断、怀牛膝等。皮质盲,肺胃阴伤,可加石斛、麦冬、芦根、生石膏;肝风内动,手足抽搐,可加全虫、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用健步虎潜丸,每获良效。球后视神经炎,若余热尚存,肝风未熄,四肢抽搐拘挛者,可加羚羊角(或生石决明)、全虫、僵蚕、钩藤、桑叶;起病急骤而致暴盲者,重用石菖蒲;先天不足者,亦可合四物五子汤。视神经视网膜炎,若见视网膜水肿明显者,选加车前子、茯苓、木通、赤小豆、泽泻、通草、地肤子等;视网膜渗出难以吸收,常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者,加丹参、归尾、牛膝、丝瓜络;有眼底出血者,加阿胶、地榆、白芨、茅根、仙鹤草等;陈旧性出血久不吸收者,加丹参、三棱、莪术等。总之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药证相符,其效必著。
12.瞳仁散大方
熟地24克,丹皮、山萸肉各6克,薄荷5克,山药、茯苓、白菊花、泽泻、五味子各9克,灵磁石30克(打碎、先煎)。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镇肝益肾,滋阴明目,活血祛风。
麻痹性瞳孔散大,外伤性瞳孔散大以及急性热病后双目青盲,肝风上扰之瞳孔散大。
兼头痛眼痛,加羌活、防风;眉棱骨痛,加蔓荆子、白芷;妇人月经不调,加香附、泽兰;痛经,加艾叶、木香。
韦文贵,《医话医论荟要》
13.偏正头风方
防风、荆芥穗各5克,木瓜3克,苏叶5克,蝉蜕3克,甘草5克。
发表散寒,祛风止痛。
外感风寒所致的偏头痛或偏正头风。常和其他方剂参合应用。可治疗风邪偏盛的上巩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兼偏正头痛者。
14.湿热头痛方
淡豆豉10克,防风、浙贝母各5克,荆芥3克,杏仁9克,金佛草6克,茯苓、桑叶各10克,玄参6克,甘草3克,地栗5个。
祛风清热,润肺化痰。
外感风邪,内有湿热之角膜炎、单纯性青光眼、急性结膜炎。
15.风热头痛方
蔓荆子10克,木瓜3克,荆芥、防风、苏叶各5克(后下),蝉蜕、川芎各3克,藁本、白芷各6克,桑叶10克,细辛3克,升麻1克,钩藤12克。
祛风止痛,活血破瘀,舒筋活络。
感受风热,络脉瘀滞之眼胀,眼眶及眉棱骨痛、头顶痛者。常用本方治疗风热重兼有瘀滞之巩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眼底出血等。
16.见风流泪方
生石膏20克,黄芩、瓜蒌仁、白菊花各6克,细辛3克,车前子10克(包煎),焦栀子5克,黄连3克,羌活5克。
清热降火,清肝止泪。
心肺有热兼有风邪之眼流热泪者,如巩膜炎、角膜溃疡等。
17.平肝止泪方
川芎、木贼、荆芥、防风、羌活各6克,甘草3克,白菊6克,生石膏12克,石决明24克,蝉蜕3克。
祛风止泪,平肝清热。
肝经风热壅盛所致流泪,如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18.双眼肿胀如桃方
牛蒡子3克,黄芩、黄连各5克,防风6克,羌活5克,连翘6克,薄荷3克,荆芥6克。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风热外侵,热毒壅盛所致眼睑水肿,临床用于过敏性眼睑炎、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等。
19.治蟹珠方
党参10克,生石膏15克,赤芍10克,桔梗3克,黄芩6克,甘草、细辛各3克,防风5克,远志6克。
清热降火,益气活血,祛风止痛。
邪正俱虚的角膜溃疡穿孔,虹膜脱出者。
20.补肝散
车前子(包煎)、黄芩各9克,羌活6克,细辛3克,玄参9克,党参6克,茯苓9克,防风6克,生石膏15克(先下)。
祛风清热降火,益气扶正,清肝明目。
肝肾不足,外受风邪,症见视物昏蒙变色和视一为二。常用于中心性视网膜病变、眼肌麻痹、早期白内障等。
21.红肿翳障方
生地15克,赤芍、密蒙花各10克,白芷6克,石决明25克(先煎),赤石脂10克,焦白术6克,夏枯草10克,细辛3克,川芎6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祛风清热,滋阴活血,退翳明目。
肝肺风热壅盛,羞明、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明显的角膜炎和角膜溃疡。
22.退红良方
龙胆草、甘菊花各6克,生地15克,焦栀子、密蒙花各6克,夏枯草5克,黄芩3克,连翘、桑叶各6克,草决明10克。
清肝泻火,滋阴清热,退翳明目。
肝胆火盛之头痛目赤,口苦舌红,临床如巩膜炎、单纯性青光眼、葡萄溃疡、色素膜炎等。
23.退眼角红方
炒栀子6克,知母、黄芩各5克,桑叶6克,菊花9克,生地15克,薄荷5克(后下)。
滋阴降火,散风清热。
适用于火盛伤阴,眦部红赤,涩痒兼作,舌红少津,脉细稍长者。常用于眦部结膜炎、泡性眼炎、上巩膜炎等。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