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虫胜十草

十余年来,国脉华医堂的中医专家们潜力研究中华中医药精髓,开展挖掘整理、收集编撰民间祖传秘方,古方效方,名方验方,古法秘籍,在中医“中医急症、疑难杂症、慢性重症,综合病症”四大症方面以及中医适宜技术等古方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申报中。

图为:国脉华医堂传承两百多年的部分古方古籍

于山河岁月沉淀千载的民间故事

流淌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文化血液

她们如此古朴而生动

并将,经久不息

国脉华医大师们重用虫类药

治疗中医急症、疑难杂症、慢性重症、综合病症

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

疗效卓著,堪称杰出大家

虫类药在加工、炮制、贮存上很具独特。实验证明,有些虫类药比其它草药活性成分高出数十倍百倍,并有“一虫胜十草”之说。

虫类药的来源和入药部位复杂,有虫类全体、骨骼、内脏、皮毛、分泌物、排泄物,甚至结石等,应根据具体药用部位,选择加工、炮制、方法。仲景《伤寒论)中,就有关于虫类药炮制的记载。

精取加工——不得采用毒杀,精取入药部分

1、虫类药材在捕捉后,用少许黄酒将其闷死,或用沸水烫(如九香虫、斑蝥)或蒸(如桑螵蛸)等处死,不得采用毒杀。净制时要除去有毒部分或非药用部分,如仲景抵当汤方云“虻虫去足翅,熬”。两栖、爬行、鸟、哺乳类,处死后要及时加工,去除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及时干燥,防止变质、腐烂。蕲蛇、乌梢蛇等蛇类药材则需去除头和鳞片、内脏等。对内脏不人药的虫类要除去内脏,拭净血迹,如穿山甲、蛤蚧等。入药部位为贝壳、甲片、骨骼等,则需用蒸、煮、洗、烫、刷、酶解等方法去除附着的残肉、皮膜,如牡蛎、龟甲、整甲等。

2、形体较小、质地疏松的虫类毋需切制;形体不规则,质地较硬的宜粉碎后应用,如瓦楞子、石决明等;形体较规则,质地较坚硬的多采用酒浸润,然后切片、段、块使用,如鹿茸、蕲蛇等。为防止变质变味,应用酒软化药材时,避免用水;药物的活性成分多数不耐高温,应采用低温真空和远红外干燥,以保存药物的活性。

3、使用虫类全体的,一般洗净、晒干、焙干、抄用或研末备用,一些虫类需用盐水煮制,如全蝎。质地疏松的虫类多采用烘培法,使药材酥脆,便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如砂烫龟甲、油涂烧豹骨等。动物类药材具有特殊腥味,可采用麸炒、米炒、酒炙等方法去除腥臭之味,如麸炒僵蚕、米炒斑蝥、酒灸蕲蛇等。炮制动物粪便时,要注意炮制的加工顺序,先炒后辅料,如炙五灵脂。

科学炮制——低温真空炮制,保存药物活性

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也有异。如石决明生用平肝熄风,煅用则以收敛主;蝼蛄去头足翅,可以通利二便,利水清肿,若不去头足翅,反能涩二便;水蛭、鸡内金生用比灸用功效更大;鳖甲醋炒后敛阴作用更强。有些药物毒副作用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必须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如米炒斑蝥、酒制蟾酥等。有些不具药理活性,炮制后产生新的作用,如人发煅成血余炭后方可入药,产生止血作用。应当注意,由于药物活性成分受温度影响较大,宜采用温度较低的炮制方法。

临床应用虫类药时,要继承、发掘传统的加工、炮制方法,结合现代药物学研究进展努力提高加工炮制技术,使虫类药发挥更大的疗效。

专利贮存——置于干燥容器,密闭防蛀防潮

虫类药的贮存,一般均置于干燥容器内,注意密闭、防蛀、防潮。专利贮藏包括如下步骤:(1)将动物类中药材在进入贮藏室之前采用真空冷冻法进行干燥处理;置于封闭的贮藏箱中,再将装有不同药材的贮藏箱放置于贮藏室内;并且每横向贮藏箱间距为5-10cm;纵向采用间隔放置;(2)对贮藏室或贮藏箱进行喷施含有除氧剂的水溶液;使得室内湿度达到35%-50%;(3)采用紫外光源对贮藏室或贮藏箱进行紫外照射。解决了动物类中药材贮藏过程中发生虫害和霉变的问题,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提高疗效;该方法不采用化学药剂,安全,环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ly/5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