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那些不容错过的潮汕美味正在挑拨你舌尖上的味蕾。
俗话说得好,好菜要吃当季。过了这季就没有这菜了,潮汕的吃货们,瞄准时间,是时候出击了。
春笋这季节家里的小辈们可跟着享口福了,以虾和笋做的馄饨、饺子、粿、肖米(烧麦)等各种小吃轮番上桌,大菜更有虾仁炒笋丝、老鸭笋烫、鸭焖笋、鲍鱼笋汤...
枸杞菜
枸杞菜为茄科,多刺植物,枸杞初春的嫩茎叶。甘凉,有舒肝明目功效。早市上随处能买到,常用来煮猪肝蚝仔汤做早餐吃。
青竹梅又称青梅、酸梅,青竹梅属蔷薇科,每年上架时间短,稍不留意就会错过。潮汕咸梅和梅膏酱的主要原材料,鲜青竹梅用浓盐水浸泡三个月以上,梅汁和梅子即成潮汕人独有的调料之一,常见如梅汁蒸排骨、梅汁闷猪脚、梅汁蒸乌耳鳗、梅汁蒸黄鳀、梅汁煮杉犁。也可以用它泡酸梅酒。
青竹梅有敛肺理肠、生津止渴、驱蛔虫、止痢的功用。青竹梅果内含有较多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0D)的缘故,常吃能防止细胞衰老。
鲜海带海带属海藻类植物,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每年4月中旬~7月份是海带的成熟期。
菜市场到处可见成条鲜海带卖,约3~5元不等,随手挑些又宽又厚回来切丝做凉拌海带丝,或煲汤,后煮糖水有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抗凝血、抗肿瘤、排铅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功能。
赤领(鱼)学名狼段虎鱼,鳗虾虎鱼科的孔虾虎鱼。相信每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都吃过赤领鱼。
家长会买些鲜活的鱼来给小孩煮鱼粥吃,煮粥时鱼去掉内脏洗净后加些肉末或骨头汤、大米一起煮就是一碗咸香的营养粥,鱼煮后捞出来,用筷子挑出鱼肉扔掉鱼骨,再把鱼肉放粥里,据说养血补血。今年已经涨价到一斤40元。
还有一种常见的经常做法,赤领焖菜脯。用大蒜和菜脯(萝卜干)煸出香味后焖着吃,夹起一段鱼在嘴里轻轻一吸,剩下一个鱼翅骨了,骨头还要多添几下才舍得扔掉。
红花桃红花桃有很多叫法:有黄皮头、梅童鱼、大头宝、狮子鱼、梅子鱼、小眼鱼。鱼肉鲜甜细嫩香滑,用豆酱水芫荽葱煮特别提鲜。野生的要来块呢!
以上鲜鱼除了赤领鱼外都可以做鱼饭,豆酱水芫荽芹菜葱、盐水芫荽芹菜葱是潮汕人家煮鱼的家常料理方法。
淡甲鱼学名鲬,俗称淡甲、印度鲬、山肖、牛尾鱼、拐子鱼、百甲鱼、辫子鱼、狗腿鱼、尖角子、中鱼、山肖、竹甲、刀甲。
骨刺硬,肉洁白细腻,肉多刺少,双瓣大肉。焖菜脯蒜头最合味,淡甲苦瓜汤、淡甲菜头汤也不失美味。
那哥鱼学名蛇鲻,俗称狗母鱼刺多,北京的渔老板说这是海梭鱼,在汕头称它“那哥鱼”、“呐哥鱼”。此鱼多齿、有鳞,除主刺外毛刺很多,繁殖快。生鱼肉富有弹性,是汕头鱼丸的主要选料。
新鲜鱼做熟后,它的鱼肉如云片糕似,用筷子轻挑可一片一片挑出,且不带刺。呵呵,当然吃鱼技术不过关的话,满嘴鱼刺扎你可别怪我哦~吃鱼使人聪明,不止在于它的营养成分,还在吃鱼的技法。
那哥鱼的吃法越来越多煮汤、焖蒜、火锅、蒸、做鱼饭。
红鱼学名鲱鲤,鲱鱼的一种。每次都要买上1~2斤,用淡盐水煮到收汁,晾凉了,有当菜又当零食,鱼头比肉更香。
英哥鱼用普宁豆酱煮,加些芹菜鲜美无比,用盐腌渍入味后煎至两面金黄就饭吃,还有就是煎后加酱油、香菜,叫半煎煮。
沙尖鱼鱼肉鲜甜柔滑,无小刺,口感佳。煎、炸、煮怎么做的美味。
黄鳀褐篮子鱼,属篮子鱼科,闽台称臭肚鱼、广东叫泥猛,鬼婆鱼、娘矣。
潮汕最盛传的做法是黄鳀蒸咸梅(青竹梅腌制),用咸梅汤当调料腌渍洗净的鱼,是它入味,上锅蒸时加些生姜和葱花。
野生海虾早市上渔民挑担卖的野生海虾,壳硬肉鲜,用来掰掉壳做虾仁再好不过了,依次排名:哈氏仿对虾(油虾、剑虾);鹰爪虾(沙芦);须赤虾(玫瑰虾、火烧虾)。
活鲍鱼又名9孔螺,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其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壳是中药材石决明有明目功效。
鲍鱼清洗干净后做鲍鱼粥老少都喜欢,炖汤,红烧……
海虹(淡菜)学名贻贝又名海虹、青匙、淡菜、青口,英文叫mussel。质嫩,肉肥,味鲜做法多种多样,淡菜炒香菇咸菜、淡菜咸菜汤,奶油焗海虹,淡菜蒸蒜蓉,煮面、煮粉,金不换炒淡菜是汕头人最家常的一道海鲜美味佳肴,餐桌上出现的频率高,爽口下饭。
海虹含有各种维生素、碘、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本草纲目》中记载贻贝有治疗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等功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