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中西医分析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
中医分析帕金森病
华夏中医人谦和既济-09-02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它会引起患者肢体震颤、动作变少、强直,影响患者的行动。帕金森也有一些非运动症状,比如说抑郁、便秘、嗅觉障碍、神经心理的症状,甚至可以发生痴呆。所以帕金森是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累积多个系统,其他的神经递质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西医认为:附后
中医认识帕金森病比西医早
帕金森病也是中医脑科的常见病,男多于女。“帕金森病”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称之为“震颤麻痹病”。这病源自英国人詹姆士·帕金森在公元年首先描述,故以其名称它为“帕金森病”。中医却早在公元年明代人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一书认为这种病为“震颤麻痹病”,故中医认识本病比西医早年。
中医对帕金森症状与体征的认识
震颤------中医认为“肝风内动”
本病的典型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多自一侧上肢开始,可以波及四肢、下颌、唇、舌和颈部。每秒4~6次,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加剧。
强直------中医认为“血不养筋”
肌强直见于所有帕金森病的患者,表现为锥体外系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的强直更为明显。
运动减慢------中医认为“血不养筋,筋脉肌肉拘紧”
患者随意运动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渐衰减。
帕金森病属于疑难顽症。目前西医药物治疗虽能减轻症状,但终不能控制病情发展,也不能治愈疾病。因此根据本病特点,可采用中医整体辨证施治,全面调整脏腑功能及阴阳气血,这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
言语障碍:言语障碍是帕金森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语言不清、说话音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单调等等。
姿势步态异常:患者站立时呈现特殊屈曲的姿势,头前倾,躯干腹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部内收,髋和膝关节略弯曲。
运动迟缓:早期患者上肢的精细动作变慢,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另外,病人感觉在大腿深部有疼、痒、麻等不适感,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站起来活动它,才能减轻这种不适感。这些症状容易在晚上出现。
感觉障碍:帕金森病人最早期是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出现问题,表现有便秘、尿潴留、尿频、尿急、出汗多、皮脂腺分泌过多或持续性低血压。
睡眠障碍:失眠是帕金森病患者最主要的早期症状,可分为睡眠间断和入睡困难两类,睡眠间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精神障碍: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抑郁的表现,包括淡漠、幻觉、妄想,轻的可以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下降,重的就可以诊断为痴呆。
早期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华夏中医人-02-:00
中医辨证分型
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以及“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或体征中的1项。参考《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判断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
①痰热风动证:
神呆懒动,形体稍胖,活动缓慢,胸脘痞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
②血瘀动风证:
表情呆板,面色晦暗,震颤幅度大,肢体拘痉,步态慌张,或精神障碍,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滑。
③气血两虚证:
神呆懒言,面色白,震颤程度重,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自汗、动则尤甚,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细无力或沉细。
④肝肾不足证:
表情呆板,震颤幅度大,急躁时颤振加重,或肢体拘痉,活动笨拙,肢体协调差,或智力减退,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盗汗,腰酸腿笨,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暗红,舌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象细弦或细数。
中药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不同证型选用不同方药)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一方统领,随证加减)是中药治疗早期PD的主要方法。中医学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肝肾亏虚、气血亏虚,实为风、火、痰、瘀。辨证论治是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使用专方专药(如滋补肝肾类中药)也可取得良好效果。要方不离法,法随机转,灵活变通,不必拘泥于一方一药。
(1)痰热风动证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生姜、茯苓)合羚角钩藤汤(羚羊角片、钩藤、桑叶、生地黄、菊花、生白芍、川贝母、炙甘草)。
(2)血瘀动风证
治则治法:活血通络,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3)气血两虚证
治则治法:益气养血,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八珍汤(当归、川芎、生白芍、熟地黄、人参、炒白术、茯苓)合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炙甘草)。
(4)肝肾不足证
治则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大定风珠(生白芍、阿胶、生龟甲、干地黄、火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鸡子黄、鳖甲、炙甘草)。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以督脉、大肠经、胆经等经脉为主;以太冲、百会、合谷、风池等穴位为主穴;头针头穴可选用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等;辨证取穴可选用丰隆、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配合电针疗法和温针灸疗法疗效更好。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睡眠障碍
PD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觉醒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5种类型,而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占68.8%~82.4%。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PD患者的睡眠状况,且安全性佳。
(1)辨证论治:
①心脾两虚者,不易入睡,梦多易醒,心悸健忘,饮食无味;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归脾丸(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
②心肾不交者,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交泰丸(黄连、肉桂)或百合知母汤(知母、百合)。
③肝郁血虚者,多醒早醒,胸胁胀满,易怒急躁,善叹息;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酸枣仁汤(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2)辨病用药:可根据中药药理研究成果,选用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如有胆小易惊或刚欲入睡即惊醒者,可选用重镇安神的珍珠母、龙骨等。
(3)如服用中药不便或疗效不满意者,可短期选用短效镇静安眠药。对RBD患者可睡前给予氯硝西泮,一般0.5mg即可奏效。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便秘
(1)辨证论治:
①(肾)气虚者,无便意,或虽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治疗方药为在前述早期PD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重用黄芪,加用济川煎(当归、熟地黄、牛膝、乌药、肉桂、桃仁)。
②阴(血)虚者,大便干燥,状如羊屎;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黄、大黄、芒硝)。
③气滞者,腹胀明显,大便黏滞不爽;治疗方药可在前述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四磨汤(乌药、党参、沉香、槟榔),也可加用枳壳、枳实、厚朴之类。
(2)辨病用药:
便秘轻者可加用种仁类通便中药(火麻仁、苦杏仁、柏子仁、桃仁、郁李仁、瓜蒌仁、紫苏子),较严重者可加用泻火通便中药(大黄、番泻叶、芦荟),更甚者可用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口服或灌肠以“急下存阴”。此类中药药效峻猛,恐伤正,宜中病辄止。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精神障碍
早期PD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药对于PD抑郁的治疗有明显优势,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治疗,患者依从性与耐受性较好。
(1)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PD伴抑郁多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熄风化痰之法,临床方药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四物汤、杞菊地黄丸等。
(2)辨病用药:
抑郁为主,可选用玫瑰花、郁金、香附等;焦虑明显,可用知母百合汤(知母、百合)和栀子豉汤(山栀、淡豆豉)。
文献来源:[1]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06):55.[2]袁灿兴,刘振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J].上海中医药杂志,,56(01):1-6.[3]刘军.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49(04):-.[4]陈永平,商慧芳.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7(0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