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雀斑好 http://m.39.net/pf/a_9125680.html
ARTSCRAFTS工艺美术
弘扬工匠精神保护工艺技艺传承工美文化文陶舒怡编辑
孙紫晴正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始于商周,代代更迭
据考证,我国用贝壳镶嵌作为漆器装饰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殷商墓中已发现多件嵌贝壳和上漆雕花木器的残迹。至周代,这种装饰手法更是被广泛应用。螺钿镶嵌工艺,即是用贝类为原材料的一种装饰工艺。相传,20世纪80年代,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器”,是目前世界上公开所见最早的螺钿漆器遗存之一。
贝壳,作为古人早期的钱币,将其作为装饰镶嵌在器物上,实则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如今的汉字当中,许多与金钱相关的字用的偏旁都是贝字旁,例如“财”“货”“资”“购“等。商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贝币这种货币便慢慢退出中国的货币交易市场,此时的贝壳不再是社会公认的“财富”,螺钿镶嵌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对美的追求。
螺钿镶嵌工艺始于商周。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螺钿,是指以淡水湖或盐水海中的螺壳与海贝为材,将处理过的珠光层研磨,制成饰以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的薄片,再镶嵌于器物表面,以达到美化作用的一种装饰品。“螺”,意为螺类、贝类的外壳;“钿”据《辞海》中注释,有“在器物上镶嵌贝壳、金属宝石等作为装饰”的意思。
隋唐时期,螺钿镶嵌工艺日趋成熟。湖州出土的螺钿漆经函上有朱书题记:“吴越国顺德王太后吴氏,谨捨宝装经函肆只入天台山广福金文院转轮经藏,永充供养。”题记中吴太后一次就制造四只螺钿经函的情况,可以证明唐代螺钿之兴盛。
宋元以降,螺钿装饰工艺日臻精细,螺钿被作为装饰广泛应用于漆器之中,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这个时期,薄螺片开始运用于螺钿漆器的制作之中。选择绚丽多彩的天然贝壳,研磨制成轻薄螺片,再将其裁割成多种形状,根据钿片色彩,按花纹“随彩而施缀”,嵌贴于漆器表面。宋代螺钿漆器,多在黑漆底上镶嵌白色螺钿,有的还在钿片周围嵌加金银丝,使螺钿嵌结牢固,色彩也更为富丽。
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当时厚螺钿和薄螺钿镶嵌并存。无论是螺片的细薄,还是人物、景色的刻画,都大大超越了前代,五光十色,漆彩斑斓,绚丽华美。就是在这个时期,民间出现了大量螺钿装饰的家具器物。
清黑漆嵌螺钿人物盒浙江省博物馆藏镶嵌工艺,精雕细琢
明代黄成《髹饰录·螺钿》中杨明作注:“壳片古者厚,而今渐薄也”。由于所裁切的贝类厚度不同,螺钿,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两大类。硬螺钿即为厚螺钿,顾名思义,这类螺钿壳片选用0.5~2毫米之间厚的贝壳片,且硬度大。软螺钿的钿片厚度一般薄于0.5毫米,裁切精薄如纸。
不同厚度螺钿的色泽和质感均不同,厚螺钿的色泽变化相对来说不明显,比较匀称,一般洁白如玉,微微发黄;薄螺钿多为青色,泛出的色彩比较丰富,有绿光、红光、蓝光等等。镌钿所使用的螺片质地厚实,色彩单调,但蚌壳上的浮雕给漆器上的装饰增添了立体的美感。此外还有一种“衬色螺钿”,也叫“衬色甸嵌”,即色底螺钿。这种螺钿以透明的贝壳薄片裁切出花纹而来,再衬托上不同的色彩(类似于人工设色),后被嵌贴到漆器上。“各色莹彻,焕然如佛朗嵌”,其通过透明壳片而显色,所衬的颜色色彩晶莹通透。手工艺人会根据螺钿的不同质感,采用不同的螺钿镶嵌工艺。
平磨螺钿,是先将贝壳加工成厚薄一致的薄片,然后根据漆器画面的需要,再将其裁剪打磨成不同的纹路图样。涉及的一般都是些约定俗成的文化题材,如结构性几何的十字纹、如意纹、回纹、云纹、火焰纹等,或是寓意吉祥如意的花鸟虫鱼和植物卷草纹。打磨完成后,利用拼贴的形式,将这些螺片组合镶嵌在漆底上,再全面髹涂黑漆,使漆层可以把螺片覆盖住,之后再进行细致的磨显,使螺片图案清晰地显现出来,与漆面齐平。最后再进行数次推光。
点螺的镶嵌工艺使用的螺片不仅薄而且特别细小,多采用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螺面色泽丰富、耀眼夺目的材料。此工艺需要将其制成薄如蜂翼的薄片,再使用特殊的工具将其一点一点地粘在漆面上。粘贴之后,需要在螺片上使用开纹刀划出图案中的细节部分。之后再髹涂色漆,等待其干燥,进行打磨,将螺片上的色漆磨去。最后同样需要经过数次的推光。
镌钿则是镶嵌物高于地子,手工艺人将蚌壳制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在漆底上挖槽将蚌壳进行镶嵌,所镶嵌的蚌壳高于漆面。镶嵌完后,手工艺人直接在蚌壳上进行雕刻,使之呈现出浮雕的效果。镌钿所使用的螺片质地厚实,色彩比较单一,但因蚌壳上的浮雕,漆器上的装饰会有立体的美感。
唐至五代时期嵌螺钿经箱苏州博物馆藏家具美学,浑然天成
螺钿镶嵌技艺在紫檀、黄花梨、红木等珍贵的硬木家具上被广泛应用。先前,螺钿镶嵌家具多为低矮型,多应用于床榻的装饰,至唐五代时期,家具向高型发展,镶嵌的螺钿变得清新雅致、华丽秀气,装饰手法也逐渐丰富,同时镶嵌工艺开始对外发展。现存于日本正仓院的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便是由中国流入。宋元时期,高型家具特点已然形成,盛行用薄螺钿镶嵌装饰,相对于硬螺钿,薄螺钿镶嵌的手法更灵活、色泽更饱满丰富,能表现出不同层次变化的纹样图形。
螺钿镶嵌的硬木家具质地细密、厚重结实,经过漆饰将螺钿镶嵌入内,牢固耐久,美观有质感。在螺钿的镶嵌过程中,需要有选择地采用不同色泽的螺钿镶嵌。有时,为了起到设色的效果,要根据花纹和人物面部的不同部位进行螺片的选择。螺钿的嵌片依照物体各个部位的形状来截切,在各片拼合的线缝形成的画面线条可运用于各形体的轮廓线上,取到恰处,使得材料与形体自然结合,产生浑然天成的自如美感。
元明清时期的螺钿家具,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清代的紫檀嵌五彩薄螺纹钿圆桌。此桌原为西湖刘庄之物,后被收藏到博物馆,代表了软螺钿镶嵌工艺的顶尖水平。此件紫檀嵌薄螺钿圆桌,由桌面和两个半圆形直腿圆拖支架组合而成,支架圆拖内透浮雕卷草纹,雕刻手法细腻精致。桌面镶嵌五彩软螺花纹,以桌心为圆心,向外分五个同心圆装饰带,从内到外装饰带的主要纹饰分别是丹凤朝阳、暗八仙、缠枝葡萄、花卉博古、四季花卉,有吉祥美好之寓意。软螺钿制作技艺高超、线条柔软,繁简疏密恰到好处。
清嵌五彩螺钿纹圆桌(局部)浙江省博物馆藏在现代化家具行业,审美不断更迭,要保留螺钿工艺的本质特色,也要重视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创新。中国传统美学及东方设计美学的设计趋势,为家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直接照搬传统繁缛的螺钿镶嵌纹样,不加以创新,已经难以发展螺钿工艺所蕴藏的工匠精神、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现代时尚家具强调艺术表现和视觉效果,螺钿镶嵌工艺的家具需要结合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与大众的审美趣味,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END-
工美大观
大国华裳,多彩民族的服饰之美
大国工匠
贺兰石砚
工美大观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国工匠
当代陶艺创作之思——对话著名陶瓷艺术家白明
工美大观
浙江根雕溯源
往期内容回顾
杂志订阅-
杂志社邮箱:zjgy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