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看认知障碍2中医诊治老年性痴呆

防治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

海上名医陈川教授师从林老水淼先生长期从事中医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老年衰弱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退行性疾病及抗衰老研究近三十余载,主张“气为要、精为本”,应小编之约,陈教授特为运动与认知障碍论坛撰稿,全面解析中医诊治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至今还没有被攻克的难治疾病,国际疾病分类ICD11对其规范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

阿尔茨海默病难治,但不等于不能治。我们从80年代末开始,由名老中医林水淼教授领衔对中医诊治阿尔茨海默病进行研究,在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资助下,通过长期临床和科研反复实践,形成了以中医心主神明和肾藏精理论为指导、以心气虚证和肾精虚证为主证、以“调心”“补肾”为主要治法的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治方案,其中根据古方“开心散”研发的“调心方”年获新药临床前研究批件、年获批为具有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功效的中药新药(参枝苓口服液,国药证字Z0001),临床应用具有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延缓AD早期向中晚期转变的作用。

名老中医林水淼教授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和命名

阿尔茨海默病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疾病。古老,是因为AD的临床表现在古代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记载,也就是说这种病自古就有,但古代并没有认识。年轻,是因为AD的发现和命名只有多年的历史,是一位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在多年前发现的。

我们把时间穿越到多年前。年11月25日,德医院医生阿尔茨海默接诊了一位言行怪异的51岁女性患者奥古斯特·迪特尔,她有很严重的遗忘、语言障碍症状,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讲话杂乱无章、语调呆板,常常单音节朗读单词、重复书写同一个单词,并且有人格改变、幻听等影响社会功能的精神症状。年春天,该患者因褥疮和肺炎导致的重度感染去世,已连续跟踪随访四年多时间的阿尔茨海默医生对其脑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特殊物质沉积于皮层形成的粟粒状聚集病灶”、“较深染色的神经原纤维罕见变化”。阿尔茨海默医生将这一研究成果于年底在“德国精神病学会”年会、年发表论文《大脑皮层特异性疾病研究》作了报告。年这一疾病就以发现者阿尔茨海默的名字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该病名在国际上一直沿用至今。年国际疾病分类ICD-11定义该病名称为Alzheimer’s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英文缩写AD,疾病编码8A20。

国内对AD的病名曾经有过老年期痴呆、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等提法。实际上,老年期痴呆是指进入老年期发生的痴呆,包括AD引起的痴呆、血管性痴呆VD以及PD等等,并非特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是90年代使用较多的AD中文病名,目前专业领域已不再使用,老年性痴呆的提法在科普传播、健康教育中为便于理解有时仍会出现。近年来又有人提出痴呆作为病名不利于大众接受,要改称为认知症、失智症,但没有得到专业认可。我们在专业上还是把这个病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名,在专业上通常采用国际疾病分类规范名称“阿尔茨海默病”。中医古代文献有“痴呆”、“呆病”、“健忘”等病证的记载,尽管其中一些病证可能与AD引起的痴呆相关,但大多数为其它精神疾患引起的痴呆、并非AD,性质完全不同,不能望文生义把“痴呆”、“呆病”、“健忘”简单照搬作为AD的中医病名。有学者提出以“老年性痴呆”“老年期痴呆”作为AD的现代中医病名,这种观点不规范、不恰当也不可取。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对象、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脑退行性疾病,它的临床特征表现主要是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特别是患者的认知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视空间等等的能力都会进行性下降,逐渐会出现痴呆状态。

阿尔茨海默病之所以会造成痴呆,是因为患者脑内发生了两个特异性的病理改变:第一是神经细胞外的淀粉样斑块,脑内出现了一种有害物质——β淀粉样蛋白,堆积在一起形成了斑块,形状有点像结了块的浆糊疙瘩;第二是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细胞内有一种交织成网的微管结构叫神经原纤维,构成微管的成分——tau蛋白被磷酸化了,这样就造成了神经原纤维的缠结,样子有点像打乱了的毛线。现在已经明确,是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两种病变造成了AD的发生,但并没有弄清楚这两种病变引起和发展的机制,也没能找到逆转或治愈的有效方法,因此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还没有被攻克的难治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人类对AD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始终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新药研发,许多药企、许多大咖是千军万马重金投入,却屡屡以失败告终、碰得“头破血流”。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辨证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是年命名,中医古代文献对这一病名并没有记载,但在中医古代文献的“痴呆”、“呆病”、“健忘”以及“癫狂”、“郁证”等病证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与AD临床表现近似或者有关的辨治线索。我们根据AD临床特征,结合中医古代文献有关记载,经过长期研究后形成了以心主神明和肾藏精理论为指导的AD发病机制和临床辨证方法。

AD虽然病位在脑、其脑内病变属于中医的痰瘀之实,但临床症状虚实夹杂,尤其以心肾两脏的虚证表现较为突出。AD发病对象主要为老年人、与增龄密切相关,老年患者由于增龄退化、慢性损耗、多病共存等因素影响,逐渐发生五脏亏虚,尤其是心肾两脏精气精血虚损而上承不足,以致脑髓失养、渐生痰瘀之实,扰乱神明而见失忆呆愚等表现。所以AD是本虚标实之病,“虚”是AD重要的发病基础,病变的标实也是因虚而致实,其虚之本以心肾两脏精气精血虚损最为关键。

AD的临床中医辨证可分为心气虚证、肾精虚证两大主证和夹血瘀、夹痰浊两大兼证。由于AD患者依从性较差,临床辨证有一定困难,关键要抓住三方面特征:一是记忆、判断等认知能力下降的表现,二是反应和行为异常的表现,三是形态神色、舌象脉象等表现。

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在认知方面的表现主要是:近事记忆明显下降,以前的事情可以想得起来,但最近的事情记不住;学习能力差,比如电视机遥控器的操作学不会;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容易出错。反应行为上主要有表情淡漠、不想说话、声音低却,反应比较慢甚至呆滞,久坐欲睡、易惊易恐等情况;在面色、舌象和脉象上具有心气虚证的特点。

肾精虚证:

肾精虚证在认知方面的表现主要有:记忆缺失,也就是健忘非常严重,愚钝,说话不流畅、构词困难甚至没有办法对答,做事情操作错误、颠来倒去做不好。在反应行为方面主要有神情恍惚,动作迟缓,步履不稳,生活不能自理,洁秽不分、亲疏不辨等表现。

两大兼证,一是夹痰浊,表现特点是舌苔腻或滑、有痰、容易流口水、形体偏胖、气息比较粗、经常自言自语。二是夹血瘀,表现特点是舌质和唇色紫暗、指甲目眶有隐青、四肢不温、幻想幻觉、半夜游走等情况。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治疗

AD早期、轻中度患者多以心气虚证为主,症状特点简单说就是“不断犯错、洋相百出”,记忆反应出错的表现比较明显。可以采用益气调心的治法,以党参、石菖蒲、远志、桂枝、白芍等中药组成的调心方治疗。

AD中晚期、重度患者多以肾精虚证为主,症状特点简单说就是“逻辑混乱、痴头怪脑”,行为操作出错的表现比较明显。可以采用补肾益精的治法,以熟地、制首乌、山萸肉、仙灵脾、锁阳等中药组成的补肾方治疗。

对于兼夹痰浊的患者,可加选洗心汤、涤痰汤、指迷汤等方剂加减,或加用胆南星、半夏、瓜蒌等中药。

对于兼夹血瘀的患者,可加选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方剂加减,或加用红景天、丹参、当归等中药。

临床上AD患者常常表现为心肾都虚,治疗应当心肾兼顾,以调心方、补肾方合用加减,或以党参、远志、桂枝、白芍和熟地黄、锁阳、山茱萸等中药为主组方应用。

AD的中晚期,由于夹痰、夹瘀日久而化热,情况比较复杂,往往表现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烦躁、妄言谵语、或癫或狂,治疗可加选黄连解毒汤、礞石滚痰丸等方剂加减。

AD中医治疗一般需要1-2个月才能起效,连续治疗半年到1年才能巩固疗效。如果见效了,方子不要变来变去、不能急于求成。如果1-2个月还没有见效,那辨证和用药应当重新考虑。特别要注意的是,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西药,可能会出现手抖、头摇等肝风扰动的情况,这时如果使用珍珠母、石决明等寒凉的镇静的中药,容易造成气血凝滞、加重病情,应当使用养血、柔肝、理气为主的中药来和营顺气。

AD的病程比较长,病情慢性进行性发展,早期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应当力争早发现、早治疗。AD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医患互动,尤其需要依靠家人的积极配合,第一必须坚持治疗,第二必须加强照护,第三必须重视锻炼,这对AD治疗的效果非常重要。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A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涉及许多环节,在治疗上可能不是简单的阻断某个靶点、某个单一环节就可以解决问题。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调节作用,在预防和延缓AD发生发展上具有很大潜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医药一定会为攻克阿尔茨海默病作出重要贡献。

陈川,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

师从名老中医林水淼教授,主要开展中医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老年衰弱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退行性疾病及抗衰老研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多年,秉承中医传统,主张“气为要、精为本”,擅长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病、脾胃病以及老年痴呆、老年衰弱、肌少症等老年病,在中医膏方、中老年虚弱中医调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近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项,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收录25篇),主编/主译《中医名方临床集验》《癌症是一种代谢病(CancerasaMetabolicDisease)》等专著3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运动与认知障碍论坛

一个有理想和温度的专业学术论坛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ueming.com/smtp/8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